有人認為此說雖與畫名相符,卻與畫的內容似乎有悖,既然畫中除虢國夫人外,餘皆侍從,為何畫中有三人從雲髻高聳到服飾顯系貴族婦女樣式,而與其它兩位侍女打扮迥然不同,這又作何解釋?
一說韓國、虢國、秦國********同遊;
還有一說此畫系********暨楊國忠一起的共同春遊圖,這與史書記載楊國忠‘有時與虢國並轡入朝,揮鞭走馬,以為諧謔,衢路觀之,無不駭嘆’相符。
至於畫中究竟哪位是虢國夫人,更是眾說紛紜。
有學者認為並騎豔裝的兩位是皇帝的外戚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後面抱小孩的一位當是保姆。
也有的學者認為並騎豔裝中在近處向前看的一位是畫卷的主角虢國夫人,上方一人為秦國夫人。
後面三騎,中間一人面容蒼老抱一小孩者,衣著和虢國夫人一致,是為韓國夫人。
虢國與秦國夫人的髮髻,高聳而垂於一旁,岑參詩句‘側垂高髻扦花鈿’符合於畫中的髮髻樣式。
面容用淡赭石合朱赭渲染,細潤中帶微黃色,畫出了‘宮樣輕輕淡淡黃’的唐代婦女慣用的‘額黃’習俗。
還有學者認為虢國夫人當是最後三騎當中的一位。
古代畫家對畫面人物的安排是很認真的;從這一遊春的行列看,最主要的角色應當是最後三騎當中的一位。
最前單行的三騎是前驅,稍後並騎的兩位服裝明豔,使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得漸漸集中,最後顯示出主體。
主角兩旁的侍從一人紅衫,一人白袍,和前二人一起正像眾星捧月一樣,反襯出主角雍容、沉著的氣派。
並騎的兩位服飾雖漂亮,派頭卻差得多,髮髻也與主角不同,二人之間風度也難分高下,要指定其一為主角是很勉強的。
而主角不僅服裝色彩與眾不同,面部膚色也較深,其它人物面部用粉較多,正符合‘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的說法。
近年又還有學者認為畫幅最前一騎,跨三花馬,作男裝者是虢國夫人。
開元、天寶間貴婦人多喜著男裝,三花馬是宮廷御廄的特有標誌,且這匹馬比畫中其它幾匹都肥碩高大,非虢國夫人誰配騎它?
鞍韉上還繡有虎紋,銀色雙雁障泥以及紅纓轡飾,比其它各騎都華貴。
至於其餘七人,當為護衛、保姆。
究竟哪一位是虢國夫人?看來仍然是謎。”
“我去,不就一幅畫嘛,至於這麼認真啊?”展飛聽得皺眉不已,這些人也真是閒得蛋疼啊。
“學術上的東西,總是要嚴謹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