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二七四五章 民國仿北宋還帶乾隆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七四五章 民國仿北宋還帶乾隆款 (1 / 3)

玉壺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裡的淨水瓶演變而來。

基本形制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

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

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

這種瓶的造型定型於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

唐代時人們多稱酒為“春”,後代沿用。

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詩云:“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春”,王琦注云:“唐人名酒多帶春字”。

又李肇《國史補》上說:“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武林市肆記》上也記載有海嶽春、蓬萊春、錦波春、浮玉春、秦淮春、豐和春、谷溪春等酒的名字。

明代高啟《客舍雨中聽江卿吹蕭》詩云:“恨無百斛金陵春,同上鳳凰臺上醉”,此處“金陵春”也是酒名。

直至現在,許多酒的名字仍然叫某某春,如景陽春、五糧春等。

這樣,我們可以有如下推測:“玉壺春”是一種酒的名字。

而這種酒在當時(宋代)是“江州(或鄰近地區)有名的上色好酒”,必有一定的知名度。

那麼盛裝這種酒的瓶子可能會是某種固定的造型,可能會是撇口、細頸、垂腹、圈足的造型。

因為這種酒長期盛行不衰,酒瓶的形狀也為人們所熟悉,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種造型的瓶子因酒而叫做“玉壺春瓶”。

而其形狀是否就如同現在所見的玉壺春瓶,因缺乏直接的材料暫時還無法證明。

因此,有專家認為“玉壺春瓶”的名稱是因“玉壺春”酒而來。

不過這種說法還有待論證。

不管如何,玉壺春瓶在中國瓷器歷史上算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器型了。

徐姓川州人拿出來的這件玉壺春瓶,在器型倒也沒有什麼太過特殊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它上面的繪圖。

這個瓶子上繪製的內容,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房中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