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二七三六章 傳世哥窯(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七三六章 傳世哥窯(一) (3 / 3)

甚至賣家只要五百萬,本身就有問題,說明這賣家自己對自己手裡頭的東西不夠自信。

這就是撿漏的大好時機了。

賣家也不蠢,他之所以不敢要價太高,但也不願意出價太低,主要是因為這款哥窯沒有紫口鐵足的特徵。

說起這哥窯的鑑定,還真是有些訣竅的。

如何鑑賞哥窯?

這個話題長期深深的困擾著古往今來的文博界和收藏愛好者,但是,人們依然熱情不減,深情不變地孜孜求索。

這就是傳世哥窯的魄力。

張天元以前以三件傳世哥窯在帝都偶然和一位常出現在媒體的國家博物館級的中老年張姓女“專家”交流。

她固執地認為無“紫口鐵足”及口沿有“凸”邊的是現代高仿器,不論這種認知是否出於心態使然,但真正讓人很惆悵!

有“紫口鐵足”能肯定都是傳世哥窯嗎?

我們看看故宮博物院和其它博物館所藏的哥窯,具有“紫口鐵足”特徵的哥窯,雖然給人以穩重,樸雅之感,但是,品相方面不得不承認欠缺皇家氣韻。

而現實中人們將具有“紫口鐵足”特徵的哥窯器認定為南宋哥窯或元代哥釉,因為南宋哥窯很多具有“紫口鐵足”現象。

這與使用修內司的紫金土或南宋黑胎、灰胎有關係。

況且,龍泉哥窯中的白胎青瓷產品大部份並沒有“紫口鐵足”現象,我們籍此就可以否定它的哥窯身份嗎?

“紫口鐵足”的形成首先具有形成“紫口鐵足”的胎土原料。

宋代哥窯中可以形成“紫口鐵足”特徵的是南宋修內司的紫金土、龍泉的黑胎土和灰胎土。

而南宋中期成熟的灰白胎哥窯,並不體現出“紫口鐵足”特徵。

其次,器物型制也是形成“紫口鐵足”的因素之一,有些鼎、貫耳瓶等器物的口沿是平整的,即使是使用紫金土或黑土作胎,也沒有“紫口”特徵。

再次,滿釉支燒工藝也影響“鐵足”的形成。

最後,器物在滿足形成“紫口鐵足”的胎土材料的前提下,燒造前將足緣刮釉並採取墊餅墊燒工藝,才有“鐵足”產生的可能。

器物在燒造後因凸起的口沿流釉使釉變薄,致使胎色微露,“紫口”的產生才有可能。

&nbsp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