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說道。
“沒問題。”
張天元並不在乎對方是局中人,反正今天這麼大的排場,他們也不敢亂說話的。
就算西川不要臉,可武田晴子也得注意影響啊。
更何況他也從人群之中選了兩位陝州著名的鑑定大師,也算是老朋友了,絕對放心的。
選好了裁判,定好了時間,兩人就轉身去買東西了。
大約十多分鐘之後,兩人幾乎同時返回。
雕刻專家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因為剛才發生了一件事兒。
張天元跟這個雕刻專家同時看上了一件東西,兩個人為此還爭了起來。
當是東西的主人要價是五百萬,張天元只給出五十萬。
雕刻專家出六十萬。
這是一件看起來非常漂亮的哥窯瓷器。
而且是一件難得的傳世哥窯。
哥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
在傳世品中,哥窯以其風格獨特的釉色和哥片及數量稀少為世人所珍。
由於窯址沒被發現,歷史文獻記載也零碎有限,使傳世哥窯的身世更加撲朔迷離,備受學術界和收藏界爭議,併成為藏家和研究者長期關注的物件。
溯源哥窯之源,源於哥哥洞窯之說,這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對了解哥窯的身世有很大的幫助。
有關傳世哥窯最早的記載源於元未人孔齊成書《靜齋至正直記》說:“乙未冬,杭市有哥哥洞窯器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洞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辯也。今在慶元見一尋常青器菜盆,質雖粗,其色亦如舊窯......”,始有哥哥洞窯之說。
這也是目前發現的可能是最早的關於哥窯的文獻記載,不僅說明該時期“哥哥洞窯絕類古官窯”的稀少珍貴,同時也暗穩了哥窯在元末年仍然有在燒製,慶元時產的“青器菜盆”亦如“舊窯”。
“舊窯”一說,為我們探源哥窯設定了下限,至少在元末之前。
其實從這些就可以看出,哥窯因為稀少而且做工精妙,價錢絕對不會那麼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