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二七零七章 寶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七零七章 寶印 (3 / 3)

文三橋和顧雲美二位篆刻大家,都是多才多藝的文藝家,把詩文書畫的才華,都嫁接到篆刻的枝幹上來,驟使篆刻之花開豔,把篆刻一技從實用品昇華成為藝術品,與書畫三足鼎立,令人拍案叫絕。

他們這種新的篆刻風格,影響了明末和有清一代,且一直傳播到現在。

顧雲美的印章那可是非常稀罕的。

清代嘉慶時吾吳甫裡陳星泉、陳懋淦父子二人覓得顧雲美自用印白文“顧苓之印”朱文“雲美”二印,載《樹諼齋集印譜》中。

道光時吾吳虞山顧湘(翠嵐)收集到白文“楓落吳江冷”、“空谷幽蘭”,朱文“老樹空庭得”、“眇眇兮予懷”四印,這四印鈐拓在《小石山房印苑》上。

現代高時豐收集到顧雲美為崑山徐乾學刻的朱文“傳是樓”一印,載《樂只室印譜》中。

以上各印現在只有“傳是樓”一印藏上浦博物館,可以見到。

其餘各印嘉道至今已一百多年,又星散無蹤了。

物之難聚而易散,自古已然矣!

吳門派篆刻藝術的特徵,除內容上增加詩文佳句賦予書卷氣、篆體上採用漢印繆篆及趙子昂圓朱文、並在筆劃上賦予書法意趣外,主要表現在刀法上:用切刀法,尤以圓切為主,有時亦輔以衝刀。

這種刀法,文氏之前,蘇省地區早已發明,至文氏父子提倡尤烈,並傳至全國各地。

所以在鑑定明清印章時,只要鑑別它是不是用圓切刀法刻的,便可斷定是否是吳門派作者,或有否受過吳門派的影響。

四五百年來,印譜在兵燹、蟲蛀、黴爛、或作為廢品秤掉。

遺印也在兵燹中焚燬,或在水侵、土蝕中損壞,或被人購到後將名家刻的印文磨掉改刻。

因此像文三橋、顧雲美、陳陽山、楊龍石等吳門派篆刻宗師的原作泯滅得所剩無幾了。

這些尊貴的印譜和原印的毀滅,幾乎使得稱為文人篆刻鼻祖的吳門派的輝煌成果徹底消亡了,多麼可惜!

因此當張天元聽到店主居然問起顧雲美,不由心裡頭一驚,此人手裡頭該不會有顧雲美的印章或者印譜吧?

如果有的話,他這一次在富城逗留這麼多天,真得是不算浪費時間了。

作為一個自詡文人之人,對於印章的喜愛,真得不是普通人能夠理解的。

&nbsp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