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著名的遊戲製作人廣井王子小時候Cosplay的服飾設計圖,便是請離他家附近很近的一條藝妓街上的那些藝妓為他繪製的。
這種較為粗製的狀況一直維持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直至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日本的ACG經歷了探索和成長期之後,此時日本的Cosplay活動在起初是作為看版娘在同人誌即賣會而生,為各同好會等場合上活躍氣氛的一種即興節目,後期引申為伴隨著動漫展覽、遊戲釋出會上頻繁出現。
在1984年美國洛杉磯舉行的世界科幻年會上,赴會的日本動畫家暨日本藝術工作室“Studio Hard”行政總裁高橋伸之把一種自力演繹角色的扮裝性質表演藝術行為正式以一條和制英語詞語“Cosplay”來表示,Cosplay因而得名。
到1990年代,日本動漫、遊戲業界成功舉辦了大量的動漫展和遊戲展,此時的日本漫畫商和電玩公司為了宣傳自身產品,在這些遊戲展和漫畫節中找來一些男男女女裝扮成動漫、遊戲作品中的角色以吸引參展人群。
這一招可以說是與當年和路迪士尼開辦迪士尼樂園的時引客招數如出一轍,由此可見當代Cosplay的顯露成形與蓬勃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在本身動漫、遊戲商業化的程度之上,可以說正是將Cosplay作為一種商業上的促銷手段,Cosplay其本身才可能得到長足的發展與認識。
就因此,Cosplay文化在動漫、遊戲界熱門化和發揚光大,同時藉著各種Cosplay活動、傳媒的介紹、網際網路有關Cosplay的大量資訊傳播等,使Cosplay的自由參與者激增,Cosplay才漸漸得到了真正的、獨立的發展,可以說現今世界對Cosplay的理念有相當部份繼承於日本的一套。
更甚者,專門為Cosplay行為而舉行的活動也漸漸出現,形式類似化妝舞會,遂民眾逐漸能在越來越多的場合中看到該批奇裝異服者,並瞭解到這集服飾、化妝、表演於一體的扮裝文化現象──Cosplay。
當代的Cosplay一般以動畫、漫畫、遊戲、電玩、輕、電影、電視系列劇、特攝、偶像團體、職業、歷史故事、社會故事或是其他自創的有形角色為目標,刻意穿著類似的服飾,加上道具的配搭,化妝造型、身體語言等等引數,以人力扮演成一個“活起來”的角色。
張天元作為一個資深的動漫迷,竟然在洪泉的家裡給洪泉和聶震講起了這種Cosplay的歷史淵源,搞得洪泉和聶震是目瞪口呆。
其實他們不懂,張天元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有些事情你一旦去想,那就要過那個紅線了,一旦過了紅線,說再多的話那也都是廢話,最終都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做人嘛,還是要積極向上的,千萬不能去想那些烏七八糟的事情,實在有點太無聊了。
“洪泉,別管這小子了,學考古都學傻了,腦子裡想的都是三綱五常的事情,咱們自己玩。”聶震不想為難張天元,他跟張天元接觸久了,很明白張天元的性格,知道張天元不是那麼隨便的人。尤其是在跟柳夢尋發生了關係之後,甚至都很少跟女孩子單獨出去了,以前還跟聶青嵐、歐陽曉丹等出去吃飯逛街呢,現在都不幹了,你讓他做這種事情,那比殺了他還難受。
洪泉聽聶震這麼一說,也就不勉強了,笑了笑對張天元說道:“張老弟,那咱們就下午繼續喝酒聊天吧,壁爐那裡也暖和,有美女陪著,喝酒也開心不是嗎?”
其實今天這幾個女孩子並不是為張天元安排的,就是專門為聶震準備的,最近拍賣公司想要收購幾件東西,可是對方死不肯鬆口,要價太高不說,還不願意賣。而聶震跟對方認識,他就想著給聶震開開心,然後把這個事情給談成了。
另外,這幾個女孩子參加的那個女子團體他也投資了,現在在上浦發展,不過帝都才是文化中心啊,所以那個女子團體也想參加國家電視臺的節目,這方面他洪泉就幫不上什麼忙了,這個忙只有聶震可以幫,聶震跟國家電視臺的人關係熟得很,甚至還把臺長叫叔呢。
除此之外,聶震還認識王思遠,而王思遠最近辦了個文化公司,主要就是從事遊戲、電影和娛樂的,洪泉也想請聶震幫忙牽線搭橋,讓這幾個女孩子在電影裡面扮演幾個角色,也是為了宣傳這個女子團體嘛,如果成功了,他自然也就能賺大錢了。
這些事情說著容易,做起來可都不容易,洪泉如果不想依靠洪家的力量,想要同時說動國家電視臺和王思遠,那可是太難了,也就是聶震跟這兩方面都有關係,他才會專門來宴請聶震的,讓聶震滿意而歸。
他以前也結過婚,知道結婚之後那種壓抑的感覺,雖然後來離了,但是有經驗,知道聶震需要什麼。張天元的事兒是上一件事兒,這個事情,他就沒想過張天元能幫什麼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