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二四七七章 大聖遺音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四七七章 大聖遺音琴 (3 / 3)

紅色的布掀開,居然是一把古琴。

“大聖遺音琴!”

看到那把古琴,有人驚呼一聲站了起來:“這東西怎麼會在這裡?”

不過他問過之後就後悔了。

這本來就是古玩的高階交流會,有人把東西拿來交流,也不是不可能的,何必那麼驚訝呢。

“喂,老闆,什麼是大聖遺音琴啊?”

小仙女有些疑惑地低聲問道。

張天元還沒來得及回答,就聽李良傑身旁一個老者說道:“大家應該都比較清楚,大聖遺音琴是傳世唐代古琴中最為完好的一件。”

“琴腹內池的兩側有朱漆隸書款‘至德丙申’四字,表明此琴制於唐肅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應為安史之亂之後的作品。”

“四字款表明這是一件宮廷用物。此物存有爭議,究竟是不是真品,尚待定論,底價為一百萬,每次出價不得低於十萬,可以開始了。”

這老者的話其實很明白,東西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清楚,你們自己判斷吧,如果買了假的,別怪我。

張天元仔細看著那件古琴。

此古琴為圓首內收狹尾,項、腰各作內收淺弧形,相傳為神農式,琴面渾厚略呈半橢圓狀,項、腰作圓稜。

通身漆黑色,退漆處露慄殼色及部分鹿角灰胎,以朱漆修補,發大小蛇腹斷間細牛毛斷紋。

金徽。

琴底發波浪形細紋斷。

&n,扁圓鳳沼,長大約12cm,寬大約2.9cm。

琴面為桐木斫,色黃質松,紋直而密,小弦外側自嶽山至少徽有拼合痕,納音微隆起。

紫檀嶽尾,製作細潤精緻。

額下由軫池向外微坡,護軫系原作,嶽、尾均有後換痕跡,裝舊青玉軫足一副,足雕葵瓣紋,軫作六稜尖底,系明黃絲絛長穗。

琴池上方刻大約四厘米許草書“大聖遺音”四字,池下方刻8.1×7.6cm細邊粗筆方印,篆“包含”兩字,池之兩側分別刻大約兩厘米許隸書銘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

共四句十六字。

龍池內兩側上下有大約四厘米許朱漆隸書腹款“至德丙申”四字。

琴背銘文均系舊刻,曾填以金漆,字口均已斷出。

&nbsp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