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開放不是你能夠想象的,好好看看那些考古新聞應該就知道了。”
張天元笑了笑,看向那粉紗襌衣嘖嘖嘆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繚綾》中寫道:‘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霜。’”
“詠誦這詩句,以為詩中那飄渺如霧般輕盈,晶瑩如水般剔透繚綾的描寫不過是詩人的藝術誇張。直至聞名於世的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墓中大量絲織品,特別是兩件素紗襌衣的出土,證實了詩人的描寫並非憑想象誇張而作,而是據實形象化的描寫。”
“如今再見到這唯一的一件粉紗襌衣,就更是令人信服了。”
“天元啊,這件東西的發現,其實意義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大的。”李明光竟然流出了晶瑩的淚光。
“老師您怎麼哭了?”張天元疑惑問道。
“能不哭嗎?說句你們可能不知道的事兒,其實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兩件素紗襌衣都被毀了,現在於博物館中展覽的那件只是高仿作品而已。”李明光嘆了口氣道。
“怎麼會這樣!”張天元驚訝地問道。
“唉,素紗襌衣出土時共2件,一件48克,一件49克。1983年湘南省博物館被一個叫許反帝的青年盜了,一共有6個展櫃被砸,30多件珍貴文物被盜,除了素紗襌衣,還有一批漆器等。最後,48g的在追繳的過程中被毀。49克的追回,49克曾被毀壞,後被修復,可修復的東西終究不如原來的好啊。”李明光嘆了口氣回答道。
“能夠修復?這技術好像也不是很難嘛。”柳若寒撇了撇嘴道。
“現代技術當然比古代好了,有什麼好驕傲的?”展飛不同意柳若寒的觀點。
“你們想的都不對,古人的智慧之出色,已經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了。”
李明光搖了搖頭道:“湘南省博物館曾委託石頭城雲錦研究所複製那件總重49克的素紗襌衣。但該研究所複製出來的第一件素紗襌衣的重量超過80克。”
“後來,專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我那個時候也參加了這個工作,後來發現原來現在的蠶寶寶比幾千年前的要肥胖許多,吐出來的絲明顯要粗、重,所以織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
“緊接著專家們著手研究一種特殊的食料餵養蠶,控制蠶寶寶的個頭,再採用這些小巧苗條的蠶寶寶吐出的絲複製素紗襌衣,終於織成了一件49.5克的模擬素紗襌衣,這一研究竟耗費專家們13年的心血!”
“十三年啊,可是居然還沒有達到古人的水準,你們說這古代人的智慧有多可怕?古人形容‘輕紗薄如空’、‘舉之若無’,真真一點兒都不誇張。”
聽罷李明光這番話,眾人都是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這也太厲害了吧,西漢的話應該是兩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吧,居然都已經可以做到這一點了,不能不令人佩服啊。
“老師,這衣服敢不敢取出來啊,不會壞吧?”張天元有些擔心地問道。
這東西如此珍貴,可以說完好無損的就這麼一件,要是真弄壞了,那就太可惜了。
“先不著急,把它拍下來吧,萬一毀了,最起碼也證明咱們發現過,這對於考古工作十分重要。”
李明光也不敢肯定這東西會不會手一碰就壞了,所以他採取了最為穩妥的方式來避免可能的毀壞。
旁邊自然有工作人員拿起攝像機和照相機進行拍攝,各個角度都拍了下來,包括上面細緻的紋路也都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