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種作偽的方法叫做添補法,這是在真雞血石上,再新增硫化汞,並在新增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層極薄的樹脂,磨光後即成。
這類方法是在血上加血,無疑是錦上添花,價值大增,同時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對於特別好的雞血石,在觀察時必須注意和聯想到作偽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荊州”的後果。
其實到了如今,很多人無所不用其極,造假的方法也在與時俱進。
比如雞血石仿製品
“金頂紅”:
脈石英中含有紅色的辰砂微粒,因其常分佈於金礦的頂部故而得名。除美國有產出外,我國的吉林也有發現,並稱之為“硃砂玉”或“牡丹玉”。
“雞血玉”:
先使岫玉產生裂紋,再放入紅色染料中上色。
拼接雞血石:
用502膠粘接雞血石的碎塊,然後雕琢,這個就是今兒張天元看到的這種造假,不過顯然今天見到的這個東西造假水平要比單純用502膠水粘接的更加出色,也不知道用了什麼材料,不僅使得粘接處輕易看不出來,而且整體上也非常美觀。
工藝“雞血石”:
以灰黑色塑膠為地,辰砂粉末或紅色有機顏料為血,外表塗一層保護樹脂。
其實真要說起來的話,這些都是小事情,真正可怕的是有些石頭,就連專家都沒有定論,有些人說是真的,有些人說是假的,搞得你是雲裡霧裡,完全稀裡糊塗了。
張天元來昌化之前聽竇曉玲在電話裡說過。
一位收藏愛好者花巨資購買的“雞血石”,一天之內遭遇冰火兩重天,一方是國家電視臺的《尋寶》欄目邀請的國內鑑定專家,鑑定是假,一方為權威檢測機構——中國地大珠寶檢測中心,鑑定為真。
兩方專家結論迥然不同,這讓這位收藏者和我等外行一臉茫然更感好奇。這方“雞血石”究竟是真是假,他們電視臺很期待更多專家慧眼識石,讓其真相大白於天下。
記得有位資深收藏鑑定專家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95%的人花95%的錢買的是95%的贗品。”
這話凸顯了收藏市場的亂相。所以,張天元在這裡還是不得不提醒一下收藏愛好者在這個圈子裡淘寶,可要多個心眼,弄得雞飛蛋打就得不償失了。
“後來怎麼樣了?”當時張天元對這個事情特別感興趣,就想知道這個雞血石到底是什麼情況。
根據竇曉玲的描述,這故事最終真相大白了。
“18萬元買來的竟然是人造石?”這位吳女士越想越糾結。從節目錄制現場走出,吳女士頭腦一片空白。稍稍冷靜下來後,她撥通了丈夫的電話。當天下午,吳女士和丈夫便抱著這塊“雞血石”來到國家地質大學珠寶檢測中心。
有意思的是,當時接待這位吳女士的竟然是國家地質大學校長,也就是張天元的老師,聽到這個事兒,張天元就覺得這個女的真是夠幸運的,能得到自己的老師親自鑑定,那麼多半會得到滿意的結果了。
那一天,竇曉玲來到地大檢測中心,國家地質大學校長李明光對這塊雞血石印象深刻,“我們確實給它做了檢測。”李明光從事珠寶鑑定20多年,擁有英國皇家寶石協會鑽石會員證書,當然,這都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他是國內最有權威的寶石鑑定專家,如果連他都鑑定不出來真假,那真得就沒辦法了。
李明光介紹,判定一塊石頭是不是雞血石,不是石頭表面上有紅色的就是雞血石,而是要用儀器對它進行紅外光譜分析,來檢測它的成分。成分結果出來後,鑑定中心的多位鑑定師對結論進行了會商,最終一致確定這是雞血石真品。
雞血石中的“血”,其成分主要是辰砂、又稱硫化汞。血色以外的部分稱為“地子”,其成分為迪開石等粘土礦物。透過檢驗,送檢的這塊石頭中對應的部分均含有這兩種成分,符合雞血石的條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