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發於一起看文學網,簡稱文學網,請支援正版訂閱,維護作者權益。)
“相公,這滁州之地本就是你一手打下來之城池,為何要將都元帥職位交於我弟天敘,又將右副元帥之職交於舅父張天?他們本就無有統帥全軍之能,你這樣一來豈不是會令軍心不穩?更何況你若是帶兵出征,若是有宵小之輩在背後生事,豈不會大權旁落?”在與諸將一同自帥廳中走出後,見身旁並無旁人後,馬秀英這才有些不解的向朱元璋問道。
朱元璋這才嘆息一聲,望了妻子一眼說道:“我本意也是想身為主帥,但善長對我說,若是直接成為主帥,必有人心中不服,生出父帥大人是死於我手之傳言,目前滁州義軍多數將領皆以我為尊,那個名頭於我也算可有可無。”
“為夫加入義軍非是為我一已之私,而是為中原百姓請命,誓將元廷逐出我中原大地,做不做主帥並非重要之事,反倒是要令軍中成為一體才是重要之事,如今我們將周邊縣鎮一舉拿下後,便可依此逐漸擴張,不求地廣,只求聚攏人心,只要將士用命,我滁州之地必將成為天下豪傑群集之地,如此才不負父帥對我的期望。”
說話間,朱元璋已然與妻子來到帥府門外,並且雙雙躍上馬背,帶起一股塵煙向校場疾馳而去。
“相公,原來你早便知道舅父有著野心?只是卻甘願屈居為左副元帥,這真是令妾身佩服!”馬秀英在馬背上皺了皺眉頭,沒有想到這些天為了籌措銀兩,一直專心於搶劫沈家財物,沒想到朱元璋變化居然如此之大,應變過程不溫不火。
雖然馬秀英只是郭子興義女,但這許多年來郭子興許多場戰役背後都有馬秀英的計謀,否則郭子興早便身負嚴重內傷,不適過度操勞,怎可帶領弱勢地一支義軍左衝右突在夾縫中求存?
張天本就是右副元帥,軍中有三成將領皆是他的親信部眾,在郭子興這支義軍中算是資歷最才的將軍,而且野心也較大,早便不滿朱元璋只穩居滁州一地之態,數月前便想直接驅兵南下,千里奔襲泉州,奪取天下財稅最豐厚之地。
朱元璋早便與陸紹北有所聯絡,雖然覺得不妥,但還是與湯和決定親自到泉州一帶探察一番,這才有了泉州那一幕。
但泉州一帶一面向海,其餘三面則受波斯兵及兩面的元軍所護持,便算是得到泉州,但守之卻不成,便算是能守得住,但卻會在遭受圍困時斷了與中原內地各商家地商道交易,那與朱元璋先前與李善長所定之計完全是相左之計。
如今北有陳友諒,東有張士誠,此時元軍還未有大軍出動,若是能儘快將周邊縣鎮拿下,令義軍擁有更多土地與人口,便可以休養生息,逐漸坐大,而那張天也抓不到他的口實,便是想搞出事來,也只能對外甥郭天敘下手,而他朱元璋則實際上掌握著滁州多半軍隊的指揮權,到時揮戈一擊便可將內部唯一能威脅到他的勢力一舉掃清,而且還佔著天時地利人和三項,順應民意這點很重要,朱元璋自然很清楚這一點。
“秀英,不是我沒有野心!而是此刻軍中不需要野心,滁州只是彈丸之地,只是因為我們這一支義軍在諸義軍中勢力不大,而且與元軍接觸面較小,這才令元軍小視於我。”
“此番我出征便是要與張士誠相相互響應,令元軍不能夠全力出擊,便算是張士誠兵敗,我們也儘可在周邊縣鎮形成防禦態勢,在地勢上可為互援,蒙元鐵騎雖強,但在澤國水鄉里可也並非無敵。”說到這裡時,朱元璋臉上卻也並非完全自信。
此番若是張士誠在元軍不久後的攻擊中兵敗,滁州即將面對數倍敵人,雖然自信手下兵士皆訓練有素,但數量與實力上的差距豈能一蹴而就?
“相公,明日大軍即將出發,徐達為中路先鋒將官,李先生帶領一支人馬用來安定攻取下來的縣鎮,明日妾身便會與相公分別向兩處縣府行軍,本應早些回去歇息,但有一人你還是未見,何不前去看望你那位救命恩人?”馬秀英在馬上對朱元璋緩緩說道。
“你是說那位商兄弟?嗯,此次出征即將遠行,說不定會隔許多日才能回來,方才我囑咐善長帶人前去看他,但我本人總歸還是應該前去探望於他,否則也算是失禮,如此我們便快些去東校場。”朱元璋一經妻子提起,眼中便現出一絲溫暖之意。
想起那在李家村後山上身穿破衣的一對母子來,尤其是那商羽小兄弟那堅強地面容都令他念念不忘,便像是當年他因為飢餓在村子中殺了財主地牛,雖然與夥伴們分而食之後捱了打,但還是有股子不屈服地勁兒。
“你這位小兄弟可厲害得緊,不但殺了許多泉州義兵,還更名為木羽在永川縣殺了一位縣官與十多名元兵,更還成為沈萬三的兄弟,竟然還有著沈萬四的名頭,這兩日我們忙於義父的喪事,我還未曾與你提起過此事,這時便全與你說了。”馬秀英在馬上緩緩又說出這段話來。
“什麼?你是說商兄弟居然就是那殺了元將且是永川縣令之人?我果然沒有看錯,這小子不是平凡之輩!”朱元璋眼中充滿欣慰之意,若不是郭子興剛死兩日,不宜發笑,恐怕他便會仰天大笑起來。
“只是這小子如何會成為沈家守財奴的弟弟?”只是在一瞬間後朱元璋卻有些不解地問道。
“說來你未必相信,你這商兄弟著有一書”馬秀英便將她所知的原委向朱元璋說起來,這一說之下便足足用去大半柱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