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興所作的民意調查,是建立在個人在養老方面投入的期望值上面的。
對於這些遠離故土在外打拼的人來說,當然是這方面的開支越少越好。
但他卻忽略了一件事情,吐瓦魯特區的總人口目前已經達到了近四萬人。
在這四萬人之中,有近兩萬戶家庭都有養老方面的需求。
這些人雖然在養老的開支方面有一個大概的心理預期,但國人千百年來養成的一些習慣是不容易改變的,那就是喜歡湊熱鬧。
吳建興確定的這個養老床位的收費標準,本來是想到這裡的社會成員年齡結構較為年輕,養老方面的需求應該不是很強烈。
為了在這陌生的地方開啟局面,所以收費標準定在盈虧點之上一點點,確保能夠盈利就行。
只要把名氣做起來了,後期的醫療服務才是企業盈利的地方。
可他沒有想到,在這裡工作的人雖然沒有多少的養老需求,但他們在國內的父母卻有很強烈的養老需求。
再加上吐瓦魯特區發達的網路宣傳平臺優勢,以及大部分人都已經習慣了的,每天在網路平臺上檢視當天的任務釋出情況。
結果在資訊釋出的當天,甚至在吳建興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七百多個養老床位就被預訂一空。
按照吐瓦魯特區的辦事規程,網路平臺的預訂過程,就相當於是簽訂合同的過程。
這個過程一旦完成,就表示確定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是要受到特區法律法規保護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吳建興想再提高相應的床位養老費標準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還好,吳建興在釋出資訊的時候,網路平臺自動提示了資訊的有效期限,以及養老床位費的預訂年限。
本來吳建興就是打算先做起來看看效果,所以,這第一批養老床位費的預訂年限最多隻有兩年。
至少,在已經預訂出去的養老床位中,兩年之內是無法進行價格調整的。
除此之外,吐瓦魯本土還有三千多老弱病殘、生活在極不發達地區的平民。
雖然由於特區的存在,讓他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他們的醫療條件還處於極低的水平。
以前,他們得到的大量國際援助,實際上都換成了昂貴的淡水和食物。
在淡水和食物等方面開支下降後,他們也就有了享受醫療服務方面的需求。
誰都不想病死,如果能夠搶救一下還是搶救一下的好,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來自己的命。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建興的醫養院幾乎是一開業就出現了爆滿的狀況。
養老區域床無虛席,醫療區連過道上都坐滿了人,吳建興的醫療隊伍完全應付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