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地政府並沒有限購限售的動機,去庫存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再加上社會管理中的種種漏洞,也就給了開發商們可乘之機。
你看一看最近的房價變化就會明白,明明價格高得離譜,卻還有那麼多的交易量。
這實際上都是開發商用來提升那些抵押資產評估價格的手段。
他們把兩、三千一平的房子,透過一些虛假的購房者完成交易,然後在投入少量資金進行裝修後,再以二手房的方式投入市場,標價五千、甚至六千。
經過這樣一操作,一百萬的資金就可以獲得兩百萬的抵押物。
如果順利的話,他們只需要很少的一部分資金,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抵押資產,用於填補銀行貸款的缺口。
而剩餘的資金,可以用來兌付一部分的民工工資,暫時渡過這個難關。
如果這些標價五千、甚至六千的房屋都還有人接盤的話,他們是很樂意把這個風險轉嫁給其他購房者的。”
“虛假的購房者?
在現在這樣的監管力度下,他們可能使用虛假的購房者來完成交易嗎?”
“實際上,由於全國並沒有一個實時統一的人口資訊平臺,而且,戶籍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還存在嚴重的滯後。
所以,就產生了這樣一種人群,當事人已經死亡,但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銷戶。
只要開發商透過一些渠道獲得了這樣的資訊,找人偽造這些人的身份是很簡單的事情。
甚至在一些地方,平白無故生出一個身份資訊也不是很複雜的事情,因為全國戶口管理系統都是各自為陣,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規範,更沒有一個能夠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產生的機制,一人擁有多個身份就成了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知道的事情了。
反正只要交易一完成,就算是把房子全部抵押給銀行他們也不怕,因為銀行最多隻能把那個實際價值並沒有那麼多的房子進行拍賣。
而拍賣出現的缺口,卻沒有辦法對房屋抵押者進行追償,因為,只要仔細一追究下去,這些所謂房屋所有者的身份,早就已經死去多年,或者當地根本就不存在這個人,銀行只能把這些無法追償的貸款作為不良貸款進行清銷。
畢竟,開發商也是知道這樣做的風險的,所以,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他們會把這類問題資產放在最後來處理。
等到銀行或者上級監管部門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房地產業早就已經是哀鴻遍野,一地雞毛,崩盤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如此重要的問題,我就不信銀行或者上級監管部門不知道這樣的情況。”
“實際上,他們也不是完全不知道,只不過,由於這樣的事情涉及到很多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想要了解這種問題的規模有多大,根本就不是某一個部門能夠做得到的。
而且,那些參與其中的經辦人員,多少也是知道這中間的貓膩的,他們本來就可能是受益者,又怎麼可能自揭傷疤。
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裝作一點都不知情,然後以受到開發商欺騙的身份出現在大家面前。
這樣一來,銀行和監管部門只能說他審查不嚴,而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2k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