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層樓一般有二十多米,與就是說這個過道至少要有十米長。
這麼長的跨度,兩個受力點可能有點懸。
我覺得至少應該用三道混凝土架子來承受上面的過道,才能夠保證過道的穩固。”
“實際上也就是六、七層過道的長度最長,中間的三、四、五層過道不會超過五米。
就算是多留一些活動空間,這幾層過道的長度也可以控制在六米之內。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在距離樓梯間六米的位置澆築一個混凝土架子,後在靠近樓梯間的位置澆築另一個混凝土架子,然後在這兩個架子上設定過道。
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只是六、七層的過道如果修建的問題。
根據我們掌握的力學原理,我們可以從第五層過道的架子上修建一個斜著的支撐柱,把六、七層的過道、混凝土架子和支撐柱形成穩定的三角形。
這樣一來,六、七層過道的重力就會透過支撐柱傳導到下面的混凝土架子上,五個樓層過道的修建成本至少可以下降一半。”
“這個辦法不錯,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這個輪子轉動的時候,應該是不能夠上下人的,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進出吊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所以,吊籃中選擇了到幾樓,吊籃就必須在幾樓停留。
可是,這麼大的一個輪子,至少應該有十四個吊籃,而且,吊籃在不同樓層之間執行的距離和時間是不一樣的。
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同一時間可能最多有兩個吊籃是幾乎完全與過道持平的。
這樣的話,如果某一個吊籃裡的人按下了停止的按鈕,所有吊籃都會停止。
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除了那兩個正常停靠在走道上的吊籃之外,其它所有的吊籃都會懸掛在半空中,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也出不來。”
“這個好像也真是個問題。
現在我們使用的這種電梯,雖然沒有那麼多的轎廂,但至少在電梯轎廂裡的人是可以完全控制電梯在哪個樓層停靠的。
像水車這樣的電梯設計,雖然表面上是增加了電梯運送人員的能力,但實際上多個吊籃之間的控制是存在衝突的。
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吊籃處於停止狀態,其它的所有吊籃就無法運轉。
如果要保障所有吊籃都不受到其它吊籃影響的話,又無法保證每個吊籃里人員的正常出入。
這樣明顯的一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你們的這個設計根本就無法進入實際的應用階段。”
網路上的時間好像也停止了一會兒,因為新問題的出現,必須還得給他們一些思考的時間。
“每個吊籃上升的距離與它所處的位置有關,這是無法改變的事情。
但是,這樣的差距也不是很大,所以,我們可以在過道的高低上想辦法,適當地提高或降低每個樓層過道的高度,用過道的坡度來彌補吊籃不同位置的高度差,應該是可行的。
只要能夠保證任何一個吊籃選擇停靠過道的操作,其它的吊籃都同時與過道平行就可以了,這樣應該就不會出現先前所說的那種尷尬的狀況了。” 2k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