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規模達到上限的時候,就可以把生育政策調整為‘普及二胎、控制三胎、處罰四胎’。
如果在社會人口趨於穩定,生育人口對人口規模的增減起決定作用的時候,只要發現當年的新生人口數量低於最佳年齡結構線,甚至可以臨時把生育政策調整為‘普及一胎、獎勵二胎、控制三胎’。
反正不管育齡婦女的數量如何變化,我們只需要按照這個年齡結構線來制定最合適的生育政策,就會在五十年之後建立起一個趨於完美的社會人口結構。”
“你的意思是,師父給我找的那些標語、口號都不用考慮?”
“標語、口號這些東西,對於我們華夏國來說並不合適。
因為在那個國家成立之時,整個國家不識字的人佔了絕大多數。
而且,由於國家地盤很大,坐華夏國最快的飛機,從東到西也要不停地飛五、六個小時。
除此之外,由於土地政策造成居住的人口極為分散,所以,在建國之初並沒有建立起覆蓋全體成員的資訊網路平臺。
由於缺乏資訊平臺的支撐,從國家層面上很難掌握到所有個人的具體生活、工作情況。
他們只能透過各級管理組織層層上報的方式來獲得基層百姓的資訊,這樣的資訊傳播效率很低,而且還可能因為人為的因素產生誤差。
由於資訊的準確度和時效性對決策起到的關鍵作用,這種不準確、不及時的資訊會讓決策者猶豫不決。
因為一個錯誤的決策,完全有可能給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帶來災難。
再加上政策的傳達也只能透過這種低效的渠道,所以,那個國家的人們就會覺得國家的政策總是會慢上幾拍,錯過了很多機會。
如果不改變這種管理體制的話,哪怕是一個正確的決策,也會因為執行的時機不正確而減弱決策的效果,甚至帶來相反的作用,產生新的問題。
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上面的政策需要落實的話非常困難,因為那些複雜的條款和規定,是大部分普通百姓都看不懂的。
於是,那些基層的管理者,就只能把複雜的條款和規定編成一、兩句簡單、順口、易記的標語和口號,來作為宣傳國家重要政策的手段,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可我們華夏國不一樣,要想成為華夏國的正式成員,必須能夠看得懂最基本的文字。
這樣的政策就意味著,華夏國的每一個正式成員的家庭,至少都有一個具備簡單閱讀能力的人。
再加上我們華夏國的居住非常集中,資訊網路完全覆蓋了絕大部分的居住人口,甚至每一個註冊成員都擁有一個唯一的個人帳戶。
所以,國資部的任何決定可以方便、迅速地傳達到每一個家庭、甚至每一個成員。
再用這種簡單的標語和口號來進行政策的宣傳,反而有可能產生歧義,影響到政策的正確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