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吳光良的解釋,小寶終於明白了,這計劃生育並不是這些資料上所說的限制生育,而是按照一個成熟社會最佳的人口結構曲線,來有計劃地安排本年度的生育數量。
他想了想,說:“吳大哥,那你幫我看一下,我們華夏國在現階段把每對夫妻推薦的生育人數控制在幾個更合適呢?”
吳光良在電腦上算了算,說:“計劃生育只能影響到二十年之後的人口生育情況,而且,哪怕華夏國統一了魏、蜀、吳三國,這個區域能夠提供的最佳人口數量應該不超過六億。
因為,人口密度再增加的話,自然的淨化能力就無法適應人類生活產生的廢棄物,會緩慢地引起環境的惡化。
按照這樣的基數來計算的話,我們每個年齡段的人口數量上限至少在四十年之內是不用考慮那麼多的。
從國資部統計出來的華夏國人口結構來看,我們擁有育齡婦女的數量有二十二萬多。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提倡的生育子女數量是五個的話,只需要五年多的時間,華夏國就會新增近百萬的新生人口,平均每年新增近二十萬新生人口。
在這五年的時間裡,華夏國的成員仍然會快速地增加,從周圍的地方吸納更多的人口。
按照華夏國目前吸納人口的速度,五年之後我們從外部吸納過來的人口數量至少都會達到兩百萬。
所以,還會陸續有更多的女人成為育齡婦女,五年時間至少會增加四十多萬育齡婦女。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夏國的新生人口在五年之後,仍然可以保持每年二十萬至四十萬的規模。
所以,在新生人口和外來人口的共同作用下,每五年總人口數量增長三倍的人口增長速度是根本沒有什麼問題的。
只要華夏國不停下擴張的步伐,十年之後,華夏國的總人口將接近一千萬。
二十年之後,華夏國的總人口規模就會達到五千萬的水平。
少於五個的話,二十年之後總人口規模只有四千多萬。
而高於五個的話,在二十年之後總人口規模就會突破六千萬。
在人口規模達到五千萬之後,就算外部吸納的人口出現急劇地減少,華夏國的總人口也會在五十年之內達到近三億的規模。
這樣大的人口規模,對於我們華夏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管理方面,都會帶來巨大的挑戰。
按照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我建議在華夏國的總人口達到五千萬之前,每對夫妻最佳的推薦生育數量就是五個。
而達到五千萬之後,就應該及時修改華夏國的人口政策,逐漸減緩人口的增長速度,使得人口的發展與自然和諧共處,達到一個平衡。”
“你的意思是,我們現在以五千萬總人口為第一階段的發展目標,在沒有達到這個發展目標之前,我們的生育政策可以是‘普及四胎、控制五胎、處罰六胎’。
在總人口達到五千萬的時候,就應該把人口生育政策調整為‘普及三胎。控制四胎、處罰五胎’?”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生育政策的調整一切都要看我們華夏國的土地在不造成環境惡化的情況下,能夠承載多少的人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