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李嚴他們彙報的情況,魏民生在地圖上找了半天,才明白他們在沒有全球定位系統的情況下,已經偏離了航線。
他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應該在現實世界的朔州附近,與原定的目的地相差了一百多公里。
根據魏民生從網上查到的資料,朔州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晉北溫帶寒冷半乾旱氣候區,四季分明。
春季雨雪少,風沙大,蒸發量大,經常出現乾旱天氣;
夏季雨量集中,間有大雨、暴雨、冰雹等;
秋季雨水少,早晚涼爽,中午炎熱;
冬季風多雪少,氣候寒冷。
朔州境內年平均氣溫一般為3.6℃~7.3℃左右,越到西北方向氣溫越低。
這樣的地方,在魏民生看來根本沒有任何進行開發的意義。
風沙大、經常性的乾旱、氣候寒冷、早晚溫差大,甚至連居住都感覺並不舒適。
本來,魏民生還打算讓他們再向西北方向繼續移動一百多公里的。
但看到礦產方面的資料之後,才發現這朔州也是一個好地方啊。
不說其他的,至少平朔區域就存在一個非常大的露天煤礦。
而目前在現實世界中的煤炭價格一噸在五百元左右,一些熱值較高的優質煤炭,一噸的價格甚至在六百元以上。
除此之外,豐富的石灰岩礦藏,使得這個區域具備了大規模生產水泥的基礎。
不論是煤炭本身,還是生產出來的水泥,都是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至於其它的雲母、石墨、石英、高嶺土、沸石、長石、鐵礦等礦藏,對於現在的華夏國來說,卻顯得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從朔州的地理位置來看,又是雁門關外最大的一片盆地,是所有進出雁門關商旅的必經之地。
如果華夏國在這裡築上一座城的話,相當於把整個盆地和北方的大量礦藏都納入了華夏國的控制範圍。
北方的土地,相對於南方一年幾熟的糧食產量來說,那確實是天壤之別。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可就算是那最富的一套,在魏民生看來,至少現在還無法與雲夢澤區域的糧食產量相比。
魏民生知道,人的需求才是財富最關鍵的因素。
所以,在別人眼裡最富的河套地區,對於華夏國來說,唯一看得上的可能就是牛羊等東西了。
但如果這些東西需要千里迢迢的運送過來的話,還不如直接到平朔地區去挖煤炭。
這朔州三面環山,只有從東北方向可以透過大同進入北方的平原地區。
而這個時代,朔州東北方向一百公里左右的大同,已經被鮮卑所佔據。
華夏國此次北上,最主要的目的是阻止北方的紛爭。
這朔州不但擁有豐富的礦藏,而且已經位於鮮卑與魏國之間的要衝地帶,在這裡修一座小城來對兩國進行震懾,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李嚴所說的水資源較為匱乏,只是相對於雲夢澤區域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