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治理工程的巨大投入,並沒有影響到吐瓦魯特區的建設。
因為,隨著民生公司業務的擴大,透過公司誠信平臺登記的人員資訊數量得到了飛速的增長。
尤其是在那一千多名由吐瓦魯特區外派到滇池參加水汙染治理工程成員們的現身說法之下,更多的普通百姓們燃起了移民吐瓦魯的熱情。
那些擁有一定施工機械的小包工頭們,在滇池治理的施工過程中,也深刻地體會到了民生公司與國內其他公司運作模式的不同。
尤其是在工程專案承包的過程中,民生公司的做法更是得到了這些中小工程隊的擁護。
他們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不會以你有沒有工程施工資質而拒絕與你的合作,一切都按照合同來規範所有的施工質量。
這樣涉及到數百億建設資金的大工程,要放在其它地方,不層層轉包個七、八次是落不到這些中小工程隊手上的。
有施工資質的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沒有資金,有資金的沒有工程隊,有工程隊的要麼沒有施工資質,要麼沒有關係。
反正這個邏輯有點奇特,有資質的不做事,真正做事的沒有資格,有關係的大多也可以“找到”資質和資金。
至於那些沒資質、沒關係、沒資金的工程隊,社會上一抓一大把,只要你拿得到工程,他們就會主動找上門來,有時候大承包商還可以挑三揀四的。
有資質和有關係的吃肉,有資質沒關係和有關係沒資質的啃骨頭,大的工程隊敲骨吸髓,小的工程隊就只有喝點殘湯,有的甚至連點殘湯都無法按時喝到。
所以,民生公司這種實名認證登記之後才能拿工程得收入的做法,得到了這些中小工程隊的一致擁護。
在省掉了中間環節層層轉包的無效開支之後,民生公司開出的工程價格雖然比同類工程的市場承包價格低得多。
但實際上落到這些中小工程隊手上的利潤,卻比承接其它工程多得多。
至少,他們不用不時地陪上級承包商吃喝玩樂。
那些方面的開支,對整個工程來說並不顯眼,但對這些中小工程隊來說,那全是他們應得的收入,是他們正當的勞動所得。
由於政府每個月支付的那點治理費用,對於民生公司鋪開的攤子來說,是根本不夠花的。
而且民生公司在承包治理滇池工程的合同中,也明確了擁有完全自主的施工權利。
再加上民生公司從吐瓦魯請過來的那些所謂的專業治理工作人員,把這滇池治理工程瞬間就變成了涉外工程。
哪怕這些所謂的吐瓦魯人幾個月之前還是華國人,都是黃面板、黑頭髮、黑眼珠,但他們現在所執有的護照卻表明,他們是真真正正的“外國人”了。
上千“外國人”參與的工程,讓當地政府不得不加大滇池治理配套工程周邊的治安管理工作力度。
凡是涉及到外國人的事情,哪一級政府都會引起重視,這是有可能影響到華國國際形象的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