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們所選定的地方有沒有確定下來?”
“沒有,他們只是要求一個海拔高度比滇池低,並且有較好交通條件的地方就行,距離滇池海口最好不要超過二十公里。
由於這是他們治理方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選址再遠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工期。
所以,這也是需要大家來商定的,因為,如果我們無法滿足他們這個要求的話,最終確定下來的總工期可能會延長。”
“一個用於處理滇池汙水淤泥的大型汙水處理場,這讓我們看到了民生公司的誠意。
那麼,從前期的磋商情況來看,他們有沒有確定出一個意向性的地點?”
“實際上,按照他們的這個要求,在海口鎮附近二十公里,甚至三十公里的地方都沒有合適的地點。
主要是海拔高度比滇池低的平地,幾乎都居住著大量的百姓,要在這麼大範圍內進行拆遷,成本是難以想像的。
我們也多次與民生公司的代表進行了磋商,他們最後也同意了我們建議的另外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
由於這片區域的地勢較高,他們的汙水處理管道鋪設和汙水從低到高的輸送較為麻煩。
經過測算,在這個地方修建汙水處理場的話,其建設和執行成本比原有計劃高三成以上。
所以,他們同時也提出了另外一個要求,也就是汙水處理場所在區域土地的使用期限由五年延長至十年。
而這個地方是否能夠規劃給他們修建汙水處理場,還需要徵求國土部門的意見。”
“那你們確定的選址在什麼地方?”
“我們建議的地方在距離海口西北方向六公里左右的一片山地,那裡的地勢相對來說要平坦一點。
最大的原因還是那片區域裡只有少量的居民和農田,土地的徵收和搬遷費用較少。”
然後,環保廳的工作人員把他們擬定區域的地圖,在大螢幕上展示給所有參會人員進行確認。
“其實,民生公司看中的是位於海口西南方向的一片區域,因為那裡有兩個小型水庫,可以作為他們的汙水沉澱池。
但那兩個水庫需求供應周圍數十萬居民的日常生活、生產用水,所以,我們認為還是把這片區域給他們要合適得多。”
所有參會人員反覆對照了兩個區域的衛星地圖,最後一致認可了環保廳建議的那片山地。
對於多山多樹的YN來說,森林的覆蓋率超過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林木的覆蓋率更是達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所以,在這片山地中修建汙水處理場需要砍伐的那點林木,並不是一個多大的問題。
確定了汙水處理場的事情之後,環保廳的廳長說:“根據滇池治理工程的需要,民生公司還會在浪泥灣的突出位置,修建一道長五公里左右的人工堤壩,將外海一分為二。
並且,為了增強滇池水質的持續淨化能力,他們會在滇池內部修建七個汙水處理場。
這兩項工程的投入非常大,而且是滇池治理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