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隨身帶著一個世界> 第482章 彩雲之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2章 彩雲之滇 (2 / 2)

80年代,草海和外海的水質分別為五類和四類。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滇池的水質進一步惡化,水質超過了五類。

短短三十年間,滇池的水質下降了三個等級。

也許,這樣的水質分類方式大家理解起來並不直觀,所以,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告訴大家,這三十年來滇池水質的變化。

50年代時,草海水體的透明度可達2米,外海為1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清澈見底。

到了80年代,草海水體的透明度只有0.40~0.60米,外海為0.65~0.75米。

90年代最差,草海的透明度只有0.25米,外海的透明度只有0.41米。

水體嚴重的富營養化,造成浮游生物的驟然大量增殖,嚴重破壞了滇池水域的生態平衡。

綠藻暴發最嚴重的時候,連魚都活不出來,只能在猶如綠漆一樣的臭水中掙扎,然後絕望地死去。

想與天爭命的魚兒,掙扎起伏之間,只能看得到半條身影,以此可見,滇池的水質究竟差到了何種地步。

2006年,曾有一位國內知名水環境治汙專家說過:“如果還有劣六類、劣七類標準的話,滇池就是”。

當地政府為了治理滇池的水汙染問題,進行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持續投入,花費數百億,但收效甚微。

截止目前,也只是將流入滇池的河流水體水質保持在三類左右而已。

為了解決滇池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一些專家甚至提出了用另外一種侵略性物種——水葫蘆,來吸收滇池水體中的養分,以扭轉持續惡化的水質。

但透過這些年的實驗,面對龐大的汙染源和幾乎完全失去了自我淨化能力的滇池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滇池的平均水深僅有五米,最深處僅有八米,草海的深度只有一米。

由於水域寬,水位淺,加上水體嚴重的富營養化,陽光的能量幾乎被水體表面所吸收,造成水體表面溫度升高,水分大量蒸發。

而其上流的補充水源,很明顯無法達到水體自然補洩的平衡。

所以,滇池的水域面積一減再減,現在的水域面積還不到三百平方公里,與唐宋時期相比縮小近三成。

為了達到水體自然補洩、讓其恢復自我淨化的目的,只有增加水體深度,增強水體透明度。

同樣的一杯水,倒在碗裡和盤子裡,其蒸發速度是不一樣的,因為水的蒸發速度是其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來決定。

滇池的水量是一定的,為了減少水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加滇池水的深度。

而增強水體透明度的目的是讓陽光的能量覆蓋的範圍更深。

同樣的熱量,只加熱水的表面和加熱一米多的水體,其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溫度越低,水分蒸發的速度就越慢。

但是,面對滇池這樣一個龐大的水體,想要在短期內增加其透明度,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減少滇池水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就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