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如果城市突然出現大規模的斷電,整個華夏城就會陷入一片黑暗。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應對措施,很容易發生騷亂,以及被敵對勢力趁虛而入。
所以,發電站和能量儲存基地周圍,除了修起高高的圍牆之外,還安裝了高壓電網,嚴禁無關人員靠近。
為了更加方便地處理那些養殖廢物,挨近水網邊界的那幾個圓形種植場,被改造成了養殖場。
可以實現規模化養殖的雞、鴨、鵝和豬、牛、羊等畜禽,被集中在這幾個種植場內飼養。
周圍的水網既可以防止這些畜禽亂跑,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宵小的搗亂。
沒有水上平臺作為運輸工具,在這幾乎算是一個封閉的水域之中,華夏國之外的那些水賊強盜,根本沒有辦法把這些畜禽偷離華夏國。
整個雲夢澤區域種植過程中所產生的秸稈,最終都會透過各種運輸工具,運送到就近的發電站發電,或者經過發酵處理後用於養殖場裡畜禽的飼料。
運輸這些秸稈所產生的費用,完全是使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進行的。
養殖場可以使用的秸稈,在確定好收購價格之後,自然有人利用勞動空閒時間去收集,然後送到指定的收購地點。
同樣的,養殖場利用不了的秸稈,就可以送到生物質發電站去處理。
雖然這些秸稈的收購價格並不高,但只要有市場並且有利可圖,很快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那些已經擁有了部分個人資產的華夏國早期成員,在購買了二手汽車之後,成為了秸稈收購產業鏈中的頭道販子。
養殖場的秸稈收購價格是八元華夏幣一百斤,離養殖場近的人到是可以直接送到養殖場。
但那些十公里以上的區域,就不是人力可以勝任的工作了。
所以,這些駕駛著二手汽車的秸稈收購販子,用低於養殖場的收購價格,到更遠的地方把秸稈收購上來,然後轉售給養殖場賺取差價。
那些個人資產不足的成員,也購買了相對便宜的電動貨三輪車,形成了這個產業鏈上的第二道販子。
用養殖場公開收購價格一半左右的價格,到田邊地角去收集秸稈,然後轉售給那些開著汽車的成員。
產業鏈末端就是那些普通的百姓,他們幾乎是全家出動,老幼婦孺四處收集秸稈,把秸稈集中到一起。
青壯勞力則肩挑背扛,或者使用華夏國製造的獨輪車、手推車和人力貨三輪,把其他人收集起來的秸稈運送到上級販子指定的收購地點。
在這樣的運作方式下,整個雲夢澤區域的秸稈都被收拾得乾乾淨淨,根本沒有人會想到用一把火把這些秸稈燒掉。
這燒的不是秸稈,那是華夏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