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壓力容器雖然也能夠儲存大量的能量,但華夏國的技術人員沒有現實世界中的種種束縛,他們並不滿意這樣的能量儲存密度。
於是,在一些人員的提議下,一部分儲氣倉中並不儲存普通的氣體,而是儲存沼氣。
秸稈發電時產生的大量廢熱,可以用於提高沼氣池的溫度,從而加快其產氣量。
在最佳化培育出針對不同生物質分解的厭氧菌群后,青草、樹葉、秸稈和各種糞便,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沼氣池進行處理,以提高其處理效率。
這些沼氣池內生活的厭氧菌群雖然並不相同,但其最終的產物成份卻都是沼氣。
所以,所有沼氣池的排氣管道都被集中到一組沼氣軟氣囊中臨時儲存起來,作為壓縮儲存過程。
採用大型儲氣容器儲存普通空氣和可燃氣體並不相同,因為普通空氣並不會發生化學變化,其壓縮過程完全是物理變化。
而像沼氣這樣的可燃氣體,直接進入儲氣容器時,隨著其濃度和溫度的增加,一旦達到爆炸極限,就可能發生爆炸。
而這種發生在密閉容器內部的爆炸,相當於把整個密閉容器變成了一顆炸彈。
只要想一想,這個儲存了幾十萬方可燃氣體的容器發生爆炸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雖然它埋在地面之下,周圍的土石可以吸收掉一部分衝擊力,但它最薄弱的頂部,絕對無法與這種狂暴的力量相抗衡。
到時候,這個巨大的“沖天炮”,足以把數十噸的土石送向四面八方,周圍幾公里的範圍內都可能遭到這些飛石的威脅。
所以,在儲存可燃氣體時,必須要對容器中的空氣,最主要是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排除。
排空密閉容器中的氧氣有多種方法,注入氮氣、二氧化碳或者惰性氣體都可以做到,但最簡單的方法還是注水。
先用水把密閉容器灌滿,然後在注入壓縮可燃氣體時,透過一根連線到容器底部的管子把水壓出來,就可以做到。
也可以透過這根管子抽水,形成負壓將沼氣氣囊中的沼氣吸入容器之中。
當然,還可以雙管齊下,一邊加壓一邊抽水,形成合力,以提高儲氣的速度。
在利用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秸稈作為燃料的生物質發電站發出的電力富餘的時候,就把這些富餘的電力用來驅動壓縮機,把沼氣和空氣分別送入各自的高壓容器之中儲存起來。
而在用電高峰的時候,利用高壓容器之中的高壓沼氣和空氣,直接燃燒產生高壓氣流,推動透平發電機組產生電力,用於彌補發電站功率不足的問題。
高壓氣體減壓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所以就把減壓部件設定在透平發電機附近,既可以為發電機和轉輪降溫,也可以增加其輸出功率。
以前的風、光、水力、沼氣發電和爆炸式發電機產生的不太穩定的電力資源,已經不再適用於大型城市的用電需求,所以也利用這種方式儲存起來,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再透過大型發電機組進行輸出。
大型發電機組和內燃式發電機組輸出的電力功率更加穩定,也更加便於調控,有利於保證整個電網的供電電壓穩定。
在擁有大量用電設施和裝置之後,發電站就成為了城市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華夏國的資料中心機房有專門的UPS和備用發電機組供電,但其它的用電就無法用這種方式來保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