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解之後,這些吐瓦魯人發現,特區的註冊移民並不排斥吐瓦魯國民的身份。
只要按照特區的要求進行註冊,並簽訂承諾書遵守特區的法律法規,服從特區的管理,就可以成為特區的註冊移民。
而在成為特區註冊移民的同時,這些吐瓦魯的國民,仍然可以享受到國際社會給予吐瓦魯的經濟援助。
雖然由於吐瓦魯人口的大量減少,國際援助也在逐漸取消,但至少在幾年之內,每年每人還是可以分到近萬澳元援助金的。
而這些援助金足以保證他們在特區生活衣食無憂。
相對於一個可能隨時都會沒有的援助,特區這邊的工作收入顯得更加穩定。
為了讓這些吐瓦魯人更快地融入特區的生活,魏民生讓龍浩增設了一些崗位,專門為這些吐瓦魯人進行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規劃,讓他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特區與吐瓦魯的區別。
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有接近一半的吐瓦魯國民在特區進行了註冊。
這些在特區註冊的吐瓦魯國民,大多是三十歲以下的青壯勞動力。
由於當地人以前長期以肉類為食,幾乎吃不到蔬菜,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患有脂肪肝、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
據官方統計,吐瓦魯人現在的平均壽命不足五十歲,那些三十歲以上的國民,實際上渾身是病,也活不了多長時間了。
經過特區這麼一攪和,吐瓦魯的未來幾乎全部與特區的社會融為一體。
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加上特區社會的包容性,吐瓦魯與吐瓦魯特區之間,再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差別。
對此,特區也並沒有作出特別的解釋,模糊化它們的界限反而對特區爭取更大的政治話語權有利。
吐瓦魯總理埃內爾對於吐瓦魯局勢的發展,也逐漸失去了控制。
一半多的吐瓦魯國民直接參與特區的建設,幾乎所有的國民都從特區的發展中受益。
如果此時他動用行政手段來阻止特區對吐瓦魯的同化融合過程,勢必遭到所有既得利益群體的反對。
而且,吐瓦魯本土人口與特區人口相比,已經嚴重處於劣勢。
更讓埃內爾等議員啞口無言的是,特區嚴格按照他們先前的條約,努力在改善著吐瓦魯人的生活環境。
條約圈定的國土面積已經在特區的建設下穩定了下來,增高加固的島嶼已經不再懼怕普通的風浪。
而對著現已建成的防波堤方向,海浪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表明建設已經起到了明顯的作用。
在已經看到效果的情況下,阻止建設相當於自殺。
不阻止的話,吐瓦魯將不再是原來的吐瓦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