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每個站點只有一百多米,如果只有一站的距離,騎共享單車的速度更快,步行也用不了多長的時間。
所以,順時針方向執行的電車,只在偶數大道路口的站點上下乘客,逆時針方向執行的電車,只在奇數大道路口的站點上下乘客,電車的停靠時間節省了一半。
這樣的話,按照你的計算,中間還有近四十秒的時間用於行路和上下乘客。”
“可就算是有四十秒的時間,也不一定夠上下乘客的時間啊!”
“足夠了,因為他們設計的那個電車不一樣。
那電車每節車廂只有五米長,每節車廂可以乘座二十五名乘客,十五個座位加十個站位。
電車的每一節車廂,都可以在電腦的控制下自動進行運轉。
而且車廂的首尾之間可以自由的連線,乘客可以在多個連線的車廂裡自由的行走。
為了提高整體執行效率,每個站臺的侯車平臺上隨時都停有一節車廂,乘客就在這節車廂裡等待。
在等待的時候,電車的車廂同時也在進行電力的補充。
而主軌上跑的電車,是由二至三節車廂連線在一起的。
多節車廂的電車,主要是由最後一節車廂提供動力。
每過兩個站點,在電車進站之前,最後一節電車就會自動關閉與前面車廂的通道,並斷開連線,同時減速駛入候車點。
所以,如果要下車的乘客,只需要提前進入最後一節車廂,就可以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離開電車。
而在電車離開上一個站點位置的時候,下一個站點上等待的車廂就會自動駛入主軌道,然後將速度提高到比主軌電車稍低一點的樣子。
主軌電車斷開最後一節車廂後,新成為最後一節的車廂開始輸出動力,並在感測器的控制下,與前面剛出站臺的車廂連線,然後開啟之間的通道,實現幾乎不停車情況下的乘客上下電車。
所以,這兩條軌道上的電車,幾乎可以一直穩定的執行在近六十公里的時速上。
如果這兩條有軌電車開通了的話,再加上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轎車,不同的距離都可以找到最適合的出行方式。
安排合理的話,幾分鐘就可以到達城市單元的任何一個地方,比自己開車方便多了。”
“有了這樣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統,是我也不會興起買車的念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