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在透過GIS系統進行地圖請求時,系統就會根據請求的座標位置和比例尺的大小,從相應的目錄中提取符合要求的照片。
如果請求的位置恰好位於某張照片的邊角地方,那麼系統就會同時提取相鄰的照片,透過無縫拼接的方式給終端使用者展示出來。
所以,那個幾乎可以無限放大、縮小的數字地圖實際上並不是一張照片,而是由無數張小照片拼接成的。
採用這種方式後,極端情況下也只需要同時載入四張照片的內容,極大地提高了照片的載入速度,並且有效地減少終端裝置對圖片的處理工作,而且在個別地方的照片出現變動時,可以方便地進行替換。
大家在使用谷歌地圖時,比例尺放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那些拍攝時間不一致的照片,整個衛星影像完全是一個一個的方格組成的。
當然,GIS系統的作用遠不是一個數字地圖那樣簡單,它的分層資訊管理方式幾乎可以涵蓋一切可以被資訊化方式展示的內容,並且不同的資訊所有者之間的操作不會產生任何衝突。
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了,魏民生現在只是想要一個精細一點的數字地圖而已,能夠透過網路終端裝置對地圖進行瀏覽就行。
採用無人機低空拍攝的照片,從清晰度來說完全可以超越航拍的照片。
因為對於數字照片來說,決定其清晰度的主要因素還是CCD成像晶片,這個晶片的面積大小就決定了其生成照片的最大解析度。
航拍裝置使用的相機與普通的照相相比,的確在成像晶片的面積上要大得多,但航拍裝置的使用往往是在千米之上。
按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拍攝距離擴大一倍,照片能夠展示的面積擴大四倍。
但CCD成像晶片的成像單元是固定的,所以,拍攝距離越遠,照片中丟失的細節就越多。
這樣的話,在五百米高度的位置上,只需要航拍照相機四分之一大小的CCD成像晶片,就可以獲得與航拍裝置在千米高度拍攝照片同樣的解析度。
而且,隨著拍攝高度的降低,數字照片能夠體現出來的細節就更加豐富,甚至連地裡種的什麼糧食都可以看得清楚。
採用這種方式得到的數字地圖,遠遠比米國最高階的衛星地圖都要清晰。
在適當的時候,魏民生完全可以將這些數字地圖安裝在膝上型電腦或者平板電腦之中,使用瀏覽離線地圖的方式,根據周圍的河流、山川、湖泊等相關地形來確認自己所處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