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魏民生以前大量採購的活動房是7米的,導致活動房生產廠裡面5米的單間活動房剩餘過多,一時又消化不了,放著又佔用資金和場地,迫於無奈,只好讓唯一與魏民生聯絡過的經理鄧兵來處理這事。
劉夢玲在與魏民生商量後,決定全部打包買下來,只不過價格上獲得了一些優惠,並且確定了鄧兵的活動房生產廠在民生公司附近設立辦事處的相關事宜。
鄧兵此行算是取得了圓滿的結果,不但銷售出去了幾百個積壓的活動房,騰出了場地,回籠了資金,還與民生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因此在這個活動房生產廠裡獲得了更大的話語權。
在瞭解到民生公司今後還有更大需求的時候,鄧兵毅然決定擴大產能,收購周圍經營不善的同行,確保能夠履行與民生公司簽訂的訂購合同。
而魏民生在獲得這批單間活動房之後,全部送到了夷陵的李家農莊,所以李嚴手上現在有充足的活動房,凡是能用活動房代替的,就不用其他的方式。
現在李家農莊裡已經完工的第二個大型建築物是電影院,與華夏山莊那個拍賣場相比,這個電影院算是非常簡陋的了。
這個電影院座南朝北,四面都是用5米長的活動房搭建起來的,長25米,寬15米,活動房一共搭了兩層,有5米高,上面用鋼製的三角梁做成的房頂。
市面上一些房頂為了保溫隔熱,有些採用的是彩鋼夾芯板,但這夾芯板中間的泡沫卻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容易引起火災,所以魏民生就沒有采用這個方式。
如果在房頂上面全部鋪上太陽能發電板的話,在發電的同時也能夠起到一定的隔熱作用,只是這太陽能發電板的成本還是太高,資金回收的週期太長,就算能夠保證較長的日照時間,但要想收回投資的話,沒有一二十年是做不到的。
對於目前有更直接獲取電力方式的魏民生來說,這個投入就顯得有些不太划算。
經過再三考慮,魏民生決定還是做成兩層的彩鋼屋頂,屋頂之間用鋼架隔空,形成一個坡道空間。
這樣的話,上層的屋頂被太陽曬熱以後,在傳導的作用下,會加熱背面的空氣,而這些空氣被加熱後,密度變小,就會順著上升的坡道透過留出的排氣口排出去,帶走屋頂的熱量,從而達到降溫隔熱的目的。
電影院的四周總共留下了六個出口,最大的一個出口在電影院熒幕對著的方向,這個大門全部開啟的話有8米寬,上面是一個12米全長的集裝箱活動房做的橫樑。
由於在農莊內部,所以幾個大門都採用的是橫推的木門,除那個8米寬的大門外,其他幾個門開關的方向並不是順著活動房,而是做了一個傾斜的角度,如果人多從外面向內擠的話,木門就會關上,越擠越打不開,如果裡面的人向外擠的話,木門就會輕易地完全開啟,這樣的設計便於在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
電影院內部也是前低後高的方式,但沒有采用華夏山莊裡的方式,而是直接用人力把前部挖低,挖出的土方填在後面,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個斜坡,。
在留出過道的位置後,在地面上用石板鋪成逐漸升高的石梯,上面固定安放著華夏山莊木材加工場生產的專用木製條凳,每個條凳的凳面上都用雕刻機刻上了座位的編號,編號內塗上了墨汁,並刷了一層清漆,便於今後清理字跡中的汙漬。
條凳表面的汙漬要好清理得多,直接用水洗就可以了,如果遇到水都洗不掉的汙漬,直接用木匠的刨刀推掉一層就變成了新的一樣,只不過那雕刻的字跡要淺一點而已。
每個在李家農莊登記過的人都可以免費進入這個影院觀看一個時辰的時間,憑著在農莊門口登記的資訊,在影院門口領一塊小紙片就可以進入這個影院。
每張小紙片上都有一些符號,聽說這些符號就是華夏山莊用來表示數字的,每張小紙片都對應著影院裡面的一個座位,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知道哪些座位有人,哪些座位沒有人的。
雖然魏民生考慮得很多,為了防止大家在影院裡面出現爭座位的情況,特地設計了一個列印程式,每一場電影結束之後,就可以列印出新的“電影票”,上面有座位號和放映時間。
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才發現,每一場的人湧入電影院後都自覺地找個空著的地方坐好,靜靜地等待電影的開始。
這些人要的只是進入那影院的資格而已,沒有幾個人願意為爭個座位而浪費寶貴的觀影時間。
但這也算是有備無患嘛,萬一遇上較真的人,這個編號就有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