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在高空中的熱氦氣球那龐大的身影給夷陵城的守軍帶去的是恐慌和壓力,但帶給夷陵城附近平民和商戶的卻是驚奇,紛紛成群結隊地到李家農莊附近轉悠,想親眼目睹這個能夠把凡人送上天空的神奇事物,還有那傳說中鐵做的房子。
只要在農莊大門外的一個鐵房子裡登記好一些個人的基本資訊後,任何人都可以進入李家農莊。
唯一讓大家不太理解的是,這些登記好的人還要根據登記人員的要求,把不同的手指放在一個發著綠光的盒子上一下,既不癢也不痛,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
李家農莊裡的那些人對這些慕名而來的普通平民倒也非常熱情,只要不在農莊裡的那些有人防衛的地方亂闖,一般也不會說些什麼。
農莊裡現在有兩個地方聚集的人最多,一個是那所謂的“學堂”,沒有看到一個先生授課,也沒有聽到琅琅的讀書聲,這可是一個良好學習氛圍必不可少的因素。
沒有先生和讀書聲的學堂還能稱得上是學堂嗎?
好不容易擠到那明亮得過分的窗戶邊,只看到裡面密密麻麻的人分別圍著一些黑色木板一樣的東西,那上面竟然能夠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仔細一看,還有一些細小的東西不停地在變換,就好像那裡面有另一個世界一樣。
還有一小部分人的耳朵上戴著像北方防寒用的耳套一樣的東西,只不過這些人口中彷彿唸唸有詞,對周圍的人和其它的事恍然未覺,整個人的心神彷彿都沉浸在那個發光的東西里面。
教室的外面也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人,那進出的地方用白色石粉畫出了兩條線,兩條淡淡的白線彷彿就是兩道牆,在這密集的人群中,硬生生地開闢出了一條通道。
這個通道如果沒有得到農莊人員同意的話,是不能夠隨便踏入的。
因為李嚴在這裡按照華夏山莊的做法定了一個規矩,未經同意擅自佔用這個通道的,五天之內剝奪進入農莊的資格。
這個規矩一出,圍在外面的人再多,卻也無一人敢越白線一步,如果連農莊都進不了,相當於同時被剝奪了學習的資格。
在這個年代,能夠有讀書識字條件的人百中無一,不說別的,就算有上好的筆刀,精於篆刻之道的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刻出十片左右的竹簡,所以那些書卷都不是普通人家能夠擁有的,沒有書卷還談何讀書識字?
而且,在這個學而優則仕的時代,即使有讀書識字的基礎,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達到出仕的條件,畢竟官位是有限的,而讀書識字的人卻是無限的。
能夠在成千上萬的讀書人中脫穎而出的那都是時代的寵兒,在衣食無憂之後,才有能力去追求權、錢、色,或者說名望、財富與家庭,所以,出仕就是成功的標誌,也是讀書人所追求的第一個目標。
而這李家農莊裡的學習又有一些不同,雖然那華夏山莊沒有提供出仕的機會,可是一旦透過了山莊的考核,認同並遵守山莊的規矩,哪怕你是一無所有,都能夠得到衣食無憂的保障。
如果你追求的是名望,那麼就努力學習吧,只要你能夠在華夏山莊裡各個行業中做到最好,名望自然而然地圍繞在你的身旁。
如果你追求的是財富,那麼就努力學習吧,在華夏山莊裡,只要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並努力為山莊付出,財富自然就會欣然而至。
如果你追求的是幸福的家庭,還是必須努力學習,因為財富是家庭幸福的基礎,沒有一個女人願意和一個未來日子會越來越差的男人過上一輩子,她們要的是一個希望,一個未來。
李家農莊雖然也提供了學習知識的場地,但華夏幣卻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
因為在這夷陵郡方圓幾十裡的範圍裡,除了李家農莊偶爾釋出一些收購珍稀藥材的任務外,就只有使用金銀去換,這金卻不是這些普通流民所能夠擁有的。
在這個時代,平常百姓所說的金往往是指的黃銅,而這李家農莊能夠換到華夏幣的卻是指的真正的黃金。
當然,農莊中那幾十個華夏山莊過來的成員身上還是帶著少量的華夏幣的,在關係好的情況下也可以透過幫著這些成員幹活來取得少量的華夏幣,但這個收入與在華夏山莊做同樣的事相比,差距就有些大了。
故土難移,存在的基礎是有“土”,對於這些已經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來說,他們就是那無根的浮萍,本就只能隨著歷史的洪流四處飄蕩,哪裡有飯吃、有活幹,哪裡就是自己的“家”,難移的只是“土”而已。
所以,在知道華夏山莊有更好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並且夷陵到秭歸的官道已經不存在任何強盜的情況下,一些流民自發地組織起來,按照這些華夏山莊成員描述的路線,一撥又一撥地湧向了華夏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