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的同城快遞?”劉夢玲說:“魏總,現在的同城快遞行業競爭都非常激烈,利潤也急劇下滑,在這個時間點切入這個行業不太合適吧?”
魏民生說:“你看到的只是表相,快遞存在的意義是把不同地方的供需關係連線起來。他們的同城快遞是既要與供貨商搞好關係,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在最終消費人群中獲取口碑,進而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在夾縫中艱難的生存。如果再遇上需求下降、房租上漲、工資上漲這些社會問題,可以說是給這個行業壓上了最後一根稻草,行業洗牌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而我準備要做的這個餐飲行業的同城快遞,先期是以餐飲供給為主,同城快遞為輔,把供給端的服務透過同城快遞的方式進行延伸,在網路系統的支撐下,加長服務鏈條,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在這種情況下,餐飲的供給者可以專注於提高自己能夠提供的菜品的口味,按照網路訂單的需求有計劃的進行菜品的製作。而同城快遞可以把送餐的這些服務接下來,獲得穩定的業務量。
由於餐飲本身的特性,就算是有了同城快遞的幫助,其能夠服務的物件也僅僅侷限於一城之地,不容易受到其它城市同行業的衝擊,而且只要自己的菜品能夠保證衛生、口味和價格這些優勢,這兩種行業結合之後,業務可以互相促進,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可是現在的快遞都是送到樓下打電話讓人來取,時間上耽擱太多了,而大家的吃飯時間都比較集中,中午在半個小時之內,晚上也在一個小時之內,留給我們送餐的時間就更少了,很可能只有十多分鐘。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快遞員十多分鐘的時間裡能夠派送多少的菜品?我覺得這不太現實。”陳小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聽了陳小華的話,魏民生說:“所以,在這個時候,我的‘民生食堂’就該出馬了。”
“民生食堂?”
“對,民生食堂。我先前讓你們選一個入住率高的小區來試點,也就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做的鋪墊。
網上訂餐過程中涉及到的最大問題應該就是如何在十多分鐘的時間把各種菜品及時地配送到終端使用者的手中,在現有基礎設施和條件下,這幾乎就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無法找到盈利的平衡點,這也是這個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們可以轉變一下思路,變送餐為就近取餐。
假如你是一個上班族,家裡也沒人煮飯,如果單位上有食堂還好些,可絕大部分的單位是沒有建立食堂的條件的,在這種情況下,要麼在其它小飯館吃飯,要麼自己買菜回家做飯。
自己買菜回家做飯的那些人,吃飯到是用不了多長的時間,但做飯、炒菜和洗碗等工作就耗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中午的休息時間就變短了。
同時,從社會效益上來看,分散做飯,不利於能源的有效綜合利用,剩菜剩飯又沒有統一的收集處理渠道,大量的化學洗滌用品殘留和這些食品殘渣,幾乎都是直接排放到汙水系統或垃圾站,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增加了不少的負擔。
我所設想的民生食堂,就準備改變一下這些人的生活方式,把大家用在做飯、炒菜和洗碗這些零碎的時間節約出來,減輕社會底層人員的一些生活壓力,同時又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水平,減少食品殘渣和化學洗滌用品殘留對環境的影響。
雖然這點改變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環境受到汙染的現實,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民生公司不斷地對各種高汙染的行業進行合理的引導,至少可以延遲一些環境汙染的速度吧。
我們的民生食堂設立在小區內部,在地理上有先天的優勢,就相當於一個小區內的快遞取件點,只不過取的是新鮮的菜品。我們的快遞員只需要負責把這個小區內當前用餐時間內網上訂單的菜品及時送到食堂就行,不用給每一個使用者打電話,那些訂了餐的使用者到時間自行前來取菜,所以快遞員的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一個快遞員可以輕鬆地滿足一個甚至幾個小區的送餐需求。”
“但是這些菜品的包裝該如何解決?這飯菜可不像其它商品,不是用塑膠袋能夠簡單解決的。”
“的確,從環保理念出發,我們應該儘量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所以,我覺得可以使用多層不鏽鋼保溫桶。
市場上現有的多層不鏽鋼保溫桶為了減少成本,在價格上體現競爭優勢,所以一套保溫桶分別針對菜、湯和飯進行了最佳化,只對裝湯的隔層進行了水密設計,各個隔層不能隨意組合,這一點限制了這種保溫桶的應用範圍。
所以,你們要儘快與廠家取得聯絡,為我們民生食堂生產一批每個隔層都有水密功能的多層不鏽鋼保溫桶。密封圈和隔層卡扣最好能夠設計成能夠輕鬆地取下來,便於清洗和替換,只要結實耐用,價格貴一點也無所謂。
在隔層大小標準化的情況下,保溫桶從雙層到多層都可以實現任意組合,就算是一家五口人食用的湯、菜、飯,一個人就可以提回家,訂餐人員的取餐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陳小華聽了魏民生的話,想了一下說:“這樣的話配餐、送餐和訂餐人員取餐的問題到是都解決了,但如何保證這保溫桶的回收呢?畢竟食堂面對的食客素質參差不齊,萬一他們把沒有水密功能的隔層換成普通的隔層,食堂的損失可就大了。”
“這個問題也確實存在,在現實情況下,就算是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我們也沒有辦法完全阻止別的廠商生產相同型別的保溫桶,所以我們還得從其它地方想辦法。
我覺得簡單一點的辦法就是在每一個隔層的外面噴上一個條碼,在完成網上訂單配餐的時候,就把訂單中相應的菜品對應的隔層都進行登記,訂餐的人在取餐和退回隔層時也進行一次掃碼操作。
雖然這樣做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但至少我們也可以得到以下好處:一是可以完全解決小華剛才提出的問題,哪一個隔層是由誰取走的,又是什麼時候還回食堂的,都可以快速地進行查詢。二是可以實現精細化管理,對每一道菜品的製作、配送、回收的全部流程進行監控,不管是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我們都可以更快地進行倒查,這也無形中從後期管理環節中節約了一部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