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生帶著幾個村民在基地裡到處晃悠,準備找一個安置發電機的地方。這地方如果隔自己的四合院太近的話,那整天的噪音誰受得了,還要通風透氣,不然為了發個電弄出幾條人命那可就鬧笑話了。
找了半天,這平原裡一馬平川,哪能阻擋聲音的轉播呢?於是魏民生又把眼光看向了平原裡面的那些山丘,那可是一片沒有開發過的寶庫,在魏民生的計劃中是把這片比平原大幾倍的山丘全部種上各種果樹,等幾年後,這裡就會成為一座花果山。只是先要把山丘上的雜樹全部換掉,所以得儘快把這發電機的事情解決掉。
從自己世界的地圖上來看,這座山的面積很大,自己基地所在的那個平原面積還不到整個面積的十分之一。乾脆找一個最近的山丘,在山丘背對基地的地方建立自己的發電基地。隨著基地的發展,用電的東西會越來越多,如果不建立一個大一點的電力基地,這能源危機會一直如影隨行的,根本抽不出精力去發展其它的東西。
所以魏民生決定先把發電基地建立起來,第一臺燃氣發電機組執行穩定後,立即再投入三套機組,把發電基地的總功率提高到240個KW,還要配備相關的輸、變壓裝置,以及培養相關的工作人員。
缺人啊!尤其是有知識可以學習技術的人。
慢慢來吧,希望王雙明那邊的教學進度可以快一點,多挑幾個成績好、自學能力強的學生,這樣才能把自己從這些繁瑣的事情中抽出身來,放開手腳地發展第一產業。
什麼?你們說要大力發展商業。第一產業都沒有搞起來,肚子都填不飽。有錢就是大爺啊?告訴你們,在現在這個世界裡,有糧食的才是大爺。
你有黃金、白銀了不起啊,如果買不到糧食,你啃黃金、白銀試試。
確定好發電基地的位置,魏民生讓那幾個村民清理出30個平方左右的平地,作為放置發電機和氣化爐等設施的地方。
至於如何防雨,魏民生決定用彩鋼大棚就可以了,不僅價格便宜,而且通風透氣,搭建方便。
魏民生在清理出來的空地上大致規劃了一下幾種裝置的位置,才想起軟體儲氣袋如果直接放在地上,風一吹就跑了,還得挖個大坑放在裡面。所以又安排村民在旁邊挖一個坑。
安排好這些事情後,魏民生又回了倉庫一趟,發現自己的世界離天亮還有四五個小時,給劉夢玲她們安排的採購任務才過去了五六個小時。從微信留言資訊來看,她們直接聯絡了廠家,裝置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按照時間來看,可能還要等兩三個小時才能到貨,折算到異界,那可是三天啊。
魏民生心裡那個糾結啊,這個小縣城賣木材倒還是方便,就是購買裝置上有些麻煩。兩個世界的時間差有點大,雖然這邊只過了一天,但異界可是過了二十四天啊,嚴重影響了那邊的發展進度。
看樣子要好好理一下發展規劃,把發展過程中可能要用到的各種工具、裝置和材料都要羅列出來,按照緊急程度排好序,一次性發給劉夢玲她們,只要資金到位,就立即進行採購,免得自己一樣一樣的交待,搞得象在網購一樣,天天盼著自己的東西什麼時候到。
躺在活動房裡,魏民生默默一算,自己得到這個世界的時間是11月27日,剛進入這個世界的時候兩個世界的時間都是一致的。但現在從異界的計算機時間來看,已經是第二年的5月份了。
不知不覺在這異界裡已經度過了半年的時間,但自己原來的世界裡才過去9天,現在還在12月5日,哪怕每天都有幾十萬的收入,這點收入還是撐不起異界的消耗啊。
發展農業是必要的,全部用人力這種生產力低下的種植模式是魏民生不願意採用的,但大型的耕種機械的價格可不便宜,只有先買一些小型的先作一下過渡。
《我愛發明》裡介紹的那種小型旋耕機還不錯,先買上十臺,等把操作員培養出來,異界的時間也到了可以播種小麥的時候了,先把小麥種上幾百畝。
等到明天五六月份,異界也算是有了基本的產業了,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嘛。這自己種出來的糧食可比直接帶過來的糧食宣傳效果更好,更能讓異界的人感覺到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拍賣場和藥材收購點的修建進度也要加快,但修路的工作也不能停下來,這可是關係著以後各種物資輸入輸出的重要工程,“要想富,先修路”,這是早就被實踐證明過的真理。
還有燃氣發電機組要消耗的各種邊角餘料需要人去收集,帶鋸機到位後就可以大量生產木板、木條等建築材料,不管是拿出去換錢,還是在異界修建房屋,這用量可是非常大的。
攤子鋪得過大了啊,各個行業之間相互制約的因素太多,就算不需要自己去攀科技樹,但必要的裝置和相關操作人員的配備也是少不了的。
總之,缺人啊。各方面都要魏民生親自處理,有時候魏民生真的只想安安靜靜當個山莊莊主,外面的人管得他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自己只需要把山莊裡的人照顧好就可以了。
但牢騷發是發了,但魏民生那氾濫的同情心和正義感又無法讓他對山莊外面的人和事視若無睹。
有些事是急不來的,魏民生又不想像其它穿越小說裡說的那樣,投靠一個較大的勢力來獲得最快的發展,因為這些勢力最後往往又會成為制約發展的主要力量。如果盲目的大量接收各個階層的人士,又會在發展到一定的時候產生很大的內部矛盾,這些因素也會成為制約發展的阻力。
所以,魏民生決定採用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那就是以點帶面,就像特區一樣,做好一個點,然後透過這個點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輻射到周圍的社會中去。
這些點外面的人,就是這些特區的天然保護層,因為,到那個時候,特區如果消失了,所擁有的一切又都會回到從前。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魏民生就不相信那些受到自己影響,過上了新生活的人還願意過以前那種貧窮的生活,要用充足的糧食和各種方便實用的物資把那些被同化過來的人徹底地綁在自己的戰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