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隨身帶著一個世界> 第六十二章 文字的意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二章 文字的意義

到處都缺人,尤其是能夠看懂各種說明書和操作流程的人,所以,魏民生決定再去看一下王雙明那裡的教學情況。

來到電教室的時候,王雙明對魏民生說:“主人,這幾天有幾個學生問我,為什麼不講四書五經、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不知主人是怎樣安排的。”

魏民生想了一下,對王雙明說:“你去把所有學生都召集起來,我有些話要對他們說。”然後找了一塊空地,找來一把椅子站了上去。

看到圍在自己身邊的一百多名學生,魏民生整理了一下思路,大聲說道:“剛才我聽說有的學生在問,為什麼我們這裡不講四書五經、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有一句話:‘學了這些可以當飯吃嗎?’在我的理解中,我們現在這個時候,吃飽穿暖是第一要務。吟詩作對,那是吃穿不愁的時候想出來打發時間的。”

“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這些東西都有一個最基本的東西組成,那就是文字。但你們知不知道這文字是怎麼回事呢?它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你們想過沒有?”

“說到文字,我們不得不提到‘資訊’這個詞,因為文字存在的意義就是因為資訊,文字只是資訊的一種表現形式。”

“那麼,資訊又是什麼呢?我認為:資訊是整個宇宙中一切物質時空狀態的抽象描述,所以,一切的資訊都起源於物質的時空狀態。那麼,什麼是時空狀態呢?時空狀態,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指時間、空間和物質本身具有的一些屬性。任何物質都有自身的一些屬性,不同物質在結合時間、空間位置的變化,就構成了我們的世界,所以,世界就是一個龐大資訊的綜合體。”

“很多的資訊,我們並不瞭解,但它們卻又真實的存在,只是與我們的生活關係不大,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對它進行了解。我們需要了解的資訊,僅僅是與人類有直接關係的資訊類別。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可以傳送、接收和處理資訊的綜合體,比如:視覺,可以接收光線資訊,只要有光,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真實的世界,而盲人,是無法透過光來感知這個世界的;聽覺,可以接收聲音資訊,方便了大家的相互聯絡,我在這裡說,你們在下面聽,這就是一種資訊的傳遞方式,而聾子顯然就喪失了這種能力;嗅覺,可以獲取氣味資訊,方便我們識別各種物質,以躲避對自己身體有害的東西;味覺,可以獲取味道資訊;觸覺,可以感知溫度等資訊。這些資訊經人的大腦處理後,可以作為人體行為的準則。如果沒有這些資訊的獲得,人就會對自己的行為無所適從,因為沒有這些資訊,人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哪裡安全,哪裡危險。所以,從某些意義上來看,資訊對人類來說,就是生存的基本條件。”

“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史中,資訊的傳承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掌握資訊,人類不會產生文明。聲音、動作是最簡單的資訊交流方式,也是大多數動物的基本技能,為什麼只有人類發展出了高度的文明呢?這就是因為,資訊的傳承。”

“任何動物的生命歷程中,都會產生記憶,但記憶裡的東西無法傳承,會隨著生命的消逝而消失,所以動物永遠是動物,其進化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而人不同,發明了文字,將記憶中的資訊用文字這種表現形式儲存了下來,世代相傳。有了文字,人類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獲得成千上萬人一生的生存經驗,提高了適應和改造生存環境的能力,所以產生了文明。”

“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是由各種物質構成,所以,資訊無處不在。一塊石頭,可以有如下資訊:重量、形狀、大小、密度、所處方位,再詳細一點還可以包括元素構成。如果我們可以獲得這塊石頭的這些完整的資訊,不管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都可以將其重現,這就是資訊的重現性。你們前面看過的電影就是一種可以記錄事件資訊的方式。”

“只要能夠取得足夠的資訊,任何事情都可重現,這是其它動物所不具備的能力。正因為資訊的這種重現性,人類才可能透過大量的文字資料總結出各種經驗,發展出科學的各種分支。你們在這山莊裡看到的東西無一不是千百萬人智慧的結晶,透過不斷的傳承和完善產生的結果。”

“資訊是無所不在的,但其最初是透過結繩記事、石刻、龜甲、竹簡等方式來體現的,但這些方式都不具備完整性,必須配以言傳身教的方式,甚至是詩歌這種形式,才能得以流傳。”

“由於獲得資訊的方式有限,人類對社會的認識程度不高,就簡單地把事物分為兩種性質,比如:大小,多少,長短、好壞等等,於是,產生了陰陽學說的萌芽,這是《易經》分析、瞭解自然的基礎。這種簡單的劃分對文字的產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因為簡單,便於流傳,因為簡單,便於刻劃。但是,由於各個部落的發展歷程不一樣,對相同事物的表述使用了不同的文字,嚴重影響了文明的進一步交流。”

“你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個強大的國家,我們稱之為‘秦’國。雖然這‘秦’國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君主的殘暴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卻也留下了一個雖然不顯眼,但在人類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功績: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

“因為一段資訊要準確地傳遞,必須要具有標準,沒有標準的資訊無法表達準確的含義,只有資訊的傳送方和接收方都使用可以比較的標準,該資訊才是有效地,才具備重現性。比如說,我們山莊裡的一斤重量和外面的一斤重量就不相同,我承諾給你們一斤的糧食,在沒有拿到手的時候,你們會用外面一斤的標準在腦海中想象這些糧食的多少,但拿到我給你們的糧食的時候,你們就會發現我所給的和自己所想的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資訊的傳遞必須要有統一的標準,才能被準確地傳遞。”

“剛才我說的這些,有些東西可能你們還不明白,但你們一定要搞清楚文字的根本意義,那就是資訊的傳承,這傳承包含兩個意思,一是傳遞,二是繼承。”

PS:幾年前,各行各業都在說資訊化建設,但好夢搜遍了網路,也沒有一個對資訊的準確定義,凡是說到資訊都只是對資訊進行分類,一氣之下,自己杜撰了這個對資訊的定義,如果贊同,就投幾張推薦票;不認同的話,就當小說看著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