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郡以南,東陽城。
城內的議事廳內,身為盟主的劉辯端坐正堂,左右下方坐著曹操、公孫瓚、劉備以及一些負有名望計程車人,佇立在他們身後的護衛,皆是世間難覓的猛將。
曹操身後,站著惡來典韋,虎痴許諸兩大猛人,而劉備身後,關、張兩兄弟形影不離。
至於公孫瓚的身後,則是一名身穿銀甲白袍、相貌不俗的親衛將領,只見他手按腰間一柄暗青紋路的佩劍,說起這把劍,還是當初救援徐州時,斬殺曹操愛將夏侯恩所奪,名曰‘青釭’。
此人曹操自然認得,乃‘常山趙子龍’也。
按理說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可曹操畢竟不是尋常人物,他那日見趙雲衝陣之勇猛,早已起了愛才之心。此番相見,曹操倒也大氣,直接將青釭劍贈與了趙雲。
可即便如此,也沒能換來趙雲的好臉色,畢竟當年曹操屠戮徐州十幾萬百姓,搞得人神共怒,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沒得辨!
劉辯粗略的掃視了一眼下方,參與議事的人物差不多都到齊了,他便清了清嗓音,與眾人說來。
“諸位,方才收到情報,鮮卑人捲土重來,寇犯幷州邊境,匈奴人進犯西河,意欲從河東南下,呂布已經調出一萬軍隊由他的兩個兒子統帥,北上增援。”
堂內諸人聽得這個訊息,神色各異,有人歡喜,有人面露凝重。
“盟主,現在有蠻夷替我等牽制幷州,此乃天絕呂布也!吾以為,當趁勢與呂布交戰,將此國賊誅於馬下!”
一名年過半百的華服老者起身,以手中柺杖重重杵地,下頜白鬚一顫一顫,說得義憤填膺。
堂內不少人皆點頭稱是。
“崔公言之有理,這的確是上蒼給予我們的庇佑,想助我們一舉擊破呂布!”
劉辯眼底閃過一抹陰謀的笑意,嘴上說得尤為篤定。
鮮卑人為何南下,匈奴人又為何叛變?
相信在座諸人之中,沒人會比劉辯更清楚其中緣由。
呂布帶兵打仗多年,又是公認的‘世間第一’,驍勇善戰,絕非易於之輩。劉辯很清楚的意識到,在沒有絕對的優勢面前,想贏呂布,無異於痴人說夢。
所以他才一直在等,等一個機會,將呂布徹底壓死在兗州,永世不得翻身。
袁紹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壓進東郡,南陽郡守張繡也不負所望的擊敗了陰襲的張魯,並將呂布愛將張遼擊傷,正朝著兗州方向高歌猛進。
荊州軍與高順對峙,短時間內,高順也難以回援呂布這裡。
至於袁術,劉辯從一開始就沒指望他能幹成大事,只希望袁術軍能夠多撐一會兒,也好為他們這裡爭取更多的時間。
眼下蠻夷入侵,牽制住了呂布幷州的所有兵力,這樣一來,能夠增援兗州的兵馬,就只剩下了最後的關中大本營。
可若是此時關中也亂了呢?
劉辯鬼魅一笑。
“盟主,某以為此時不宜開戰。”
此時,一道粗豪的聲音打斷了劉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