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兗州的動盪局勢,北邊的冀州則安定許多。
冀州,渤海郡。
這裡地處平原,物產富饒,又東臨渤海,水、陸資源俱是豐富,乃冀州治下的重點郡城。當年董卓亂國時,袁紹也逃亡冀州,擔任了渤海郡守,並由此發家壯大。
然而自新郡守上任之後,大行奢靡之風,強徵暴斂,廣聚錢財,搞得渤海郡內烏煙瘴氣,百姓苦不堪言。
要說起這位新郡守,那可是大有來頭,乃是幽州‘白馬將軍’公孫瓚的從弟。
所謂從弟,即是指同曾祖父或是祖父,不同父親而年幼於己者的同輩男性。
公孫範從小就喜歡與從兄公孫瓚玩耍,跟在他的後頭跑跑鬧鬧,族裡的人都玩笑著說是公孫瓚的小尾巴。
公孫瓚也格外喜歡這個從弟,幾乎把公孫範當成親弟弟來對待,越長大就越是如此,否則也不會委任他來擔任渤海郡守的要職。
有了公孫瓚的撐腰,公孫範在冀州境內簡直可以說是橫行霸道,別說冀州的普通官員,就是冀州牧袁紹,他也沒放在眼裡。
前幾年,因為利益上的緣故,袁紹與公孫瓚在冀州北境大打出手,雙方打了大半年,袁紹堅持不住,最後認慫,交出了渤海郡守的職位,這件事才算是得到了和解。
要是公孫範在冀州境內有個三長兩短,公孫瓚會放過袁紹麼?
答案是肯定不會。
雖不是親兄弟,然則公孫範卻牢牢抱住了這條大腿。
儘管百姓們叫苦不迭,袁紹對此也同樣深惡痛絕。但他還不想在眼下跟公孫瓚撕破臉皮,一來是有呂布這頭雄虎出關,睥睨天下,二來袁紹前幾年是真的被公孫瓚的驍勇給打怕了。所以對公孫範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禍害渤海以外的其他州郡,也就暫時隨他去了。
這一日,公孫瓚正慵懶的斜躺在堂內小木榻上,身後是美婢捶肩,堂中歌姬起舞,薄紗虛掩著曼妙身姿。
公孫範偶有興起,也會拉上兩個,當場嚐鮮。
不過今日,公孫範顯然沒有多大心思,堂內除去他本人和歌姬婢女,兩旁還站有許多腰佩利刃的甲士。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黃曆不太好,公孫範近來出門,每回都能遇刺,就連蹲個茅坑,都能遭到潛伏的刺殺。若非他福大命大,早就下了地府跟閻王爺嘮嗑去了。
公孫範起初最先懷疑的人是袁紹,但很快便否定了這點,袁紹若是要殺他,何必派遣刺客,而且自己死在了冀州境內,於袁紹而言,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袁紹的可能性極小。
也不曉得是哪個天殺的想要取我性命!
公孫範心頭憤恨,命人徹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