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豐田有信失態的叫喊,張俊平也不著急氣惱。
只是淡淡一笑,“我這裡還有一個方案,不知道豐田先生有沒有興趣聽一下?”
“俊平君請講!”豐田有信壓下心頭的煩躁。
畢竟他自己也說了,談生意就在一個談字,你來我往,漫天要價,著地還錢。
“中國是一個新興的,龐大的市場。
如果貴方有意,我願意以這些汽車外形設計加部分現金入股,聯合中國政府和豐田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合資汽車公司,來共同開拓中國的市場。”張俊平說出了自己最終的打算。
未來世界各大品牌的汽車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和一汽、上汽、北汽、廣汽等等國內汽車廠合資建廠。
張俊平的算盤很簡單,就是接著這個機會,用這種方法進入國內的汽車市場。
國內的汽車市場有多大,想想後世那一座座“堵”城,一條條道路一次次加寬,依然堵堵不休。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輛汽車,甚至有些家庭不止一輛車。
市場之龐大,八九十年代的人,是永遠想象不到的。
全世界最有眼光的商人,也預測不到中國未來的市場究竟有多大。
張俊平的想法很簡單,在中國未來龐大的汽車市場分一杯羹。
有人說,為什麼不自己搞?
像劉氏兄弟一樣,自己造汽車。
張俊平只能承認,自己沒有劉氏兄弟那個魄力。
後世中國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那些富豪,最讓人佩服的就是劉氏兄弟。
當然,還有人會說,還有曹德旺、任正非,董明珠。
作者只能……呵呵。
其實,不管是誰,能進福布斯的人,那都是大佬,都擁有非一般的魄力。
張俊平很誠實,他如果不是重生,不是擁有幾十年的超前眼光,一百個他綁在一起,也比不過那些大佬。
所以,張俊平只能選擇走個捷徑。
找國外汽車品牌合作,也算是為中國的工業發展做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