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蘇轍像兩個好奇寶寶一樣四處亂看,他們看到平房南面有一個巨大的空地,大量馬車在那裡卸貨,更遠的方向有列車停在那邊,顯然是正在裝貨。
相比於蘇轍,16歲的蘇軾迅速想到了一個問題,他對蘇洵說道:“父親,火車是一個半時辰一趟對吧。”
“嗯。”
蘇洵還以為蘇軾在問發車時間,說道:“之前問了劉站長,他說我們這趟應該再等半個時辰就能出發了。”
蘇軾搖搖頭道:“我不是想問這個,我是想知道,如果火車在半路上壞了,停了下來,那麼如果一個半時辰內沒有修好,那後面的火車會不會撞到前面的火車?”
“這”
蘇洵一下子就啞口無言了,這問到了他的知識盲區。
蘇轍聰明,說道:“鐵道部不可能不想到這一點,而且京襄火車執行多年,也沒聽說出什麼事故,應該是有什麼辦法可以通訊。”
“這位小郎說對了。”
坐在他們一家對面的一個商人笑了笑,指著車站外面的站臺說道:“你們看那是什麼?”
他們都看了過去,就看到在外面上車的站臺附近都有電線杆,上面架著電線。
只是電線還不普及,目前也只有成都那邊修了一些,用的還不是水力發電,而是蒸汽機發電,所以他們都不認識。
見他們露出疑惑的神情,商人笑著賣弄道:“那是電線。”
“電線?”
“不錯朝廷在沿線都架設了電線,每個車站都有個電報站,每隔十里有個電報亭。”
“它有什麼用?”
“電線可以傳送電報信,以此來通知站臺。如果火車因故障停下,就可以利用火車線與電報亭的線路,向站臺報告。”
“火車上也有線?”
“是的,每臺火車上都有一條長六里的電線,這樣在十里範圍內,不管火車在任意地點發生故障停下,都能及時接到電報亭的線路。”
“可是。”
蘇軾很快想到了漏洞,說道:“如果來不及向站臺報告,或者後面的火車已經出發了怎麼辦?”
“這就是朝廷為什麼要安排一個半時辰一趟,並且復置前唐就廢除的新野縣了。”
商人笑道。
“為何?”
蘇軾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