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看完資料,一時感慨。
范仲淹對這個老對手頗有了解,搖搖頭說道:“李元昊剛愎自用,這個結局也很正常。”
“說到底還是以前的大宋太菜了,本來李元昊又不是什麼英明神主,能立國可不就是同行的襯托嗎?”
趙駿雙手一攤,毫不留情地講出了這個殘酷的事實。
大家早就習以為常。
宋綬說道:“歷史上元昊被其子割鼻後驚懼而亡,如今這般下場,也算是落了個體面。”
“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我大宋該怎麼應對。”
蔡齊說道:“委哥寧令已經繼位,如果讓他繼續統籌党項的話,西北終究是邊患不止。”
委哥寧令不是李元昊的兒子李寧令哥,而是他的堂弟。
這次党項內部叛亂,各方勢力爭相,李元昊眾叛親離,諸多內部矛盾凸顯。
其中委哥寧令就聯合諾移賞都、埋移香熱、嵬名浪布、野乜浪羅等各部將領首領,一起發起了對李元昊的征討。
李元昊滅亡之後,殘餘勢力當中就只有委哥寧令實力最強,擁有兩萬多的軍隊和數萬部族追隨。
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都擁戴委哥寧令,因此他於六月初繼位,成為西夏國主。
“委哥寧令估計很快就會派人過來向我們俯首稱臣,這個時候就不要有什麼猶豫了,我決定出兵。”
趙駿淡淡地道:“一舉蕩平西夏,西北不需要有什麼政權所在,自古以來那都是漢土。党項部落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成為漢民,要麼就滅族。”
“只是.”
大家互相對視一眼,就連素來力挺趙駿的夏竦都頗為猶豫。
“怎麼了?”
趙駿看大家的表情,然後稍微思索後,試探性問道:“朝廷沒錢了?”
“何止是沒錢,都窮得國庫跑耗子了。”
夏竦雙手一攤道:“知院你不執掌財政部你不知道,現在這國內建設,一年砸下去超過了一億貫,每年歲收雖然也差不多,但這幾年外貿收入比例下滑了不少,朝廷有的時候還得舉債度日。”
國債是趙駿很早就提出的理念,直到去年才正式發行,由交子務進行發售。
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在民間引起太大的水花。
即便在後世,國債這種事情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很遙遠的事情,更別說在古代了。
能與交子務有業務的往往都是大老闆,買國債進行投資是很正常的事情,普通百姓即便有些閒錢,可也少有資訊渠道或者投資意願。
現在大宋的有錢人很多,每年發行的國債幾乎都被買光了,以此讓大宋維持一個每年都有一定財政赤字的情況。
這種現象在經濟學當中亦是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
“漢龍,我覺得咱們的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現在三冗是解決了,軍費也少了大半,可修路要錢,建學校要錢,搞基建要錢。”
晏殊試探性問道:“每年的花費巨大,往往每年稅收才剛繳上來,就很快又要撥下去,這麼搞怕是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