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並不妨礙政制院已經出現了極大的人員空缺。
按照上一屆十二人的規模來看,這一次至少也要增補三人,那麼財政部、傳統六部、教育部、諫臺、御史臺等一級機構的主官,就能順理成章了。
這也算是如今的官場升遷規則秩序,即你如果想當一級機構的主官,就必須經歷過各類二級三級機構。
而要想入政制院,就必須擔任一級機構的主官,兼任政制院候補同知才可以。
那些像民政部、稅務部、農業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部、進奏院、統計部、交子部、地質部、外交部等二級機構,就不可能直接跳過這一層進政制院。
若是以前韓琦肯定沒機會,因為以前的大理寺和審刑院,也就是監察院的前身都是二級機構,權重稍微低一點。
後來趙駿提高了開封府的權重,順便也把大理寺和監察院提了上來,如此包括開封府在內,這些機構全都變成了一級機構,主官都加候補同知銜。
如此一來,韓琦就有機會了。
可韓瑞一番話顯然讓他拋之腦後,好像一點都沒有想法,這讓韓瑞更急了,又說道:“十一兄,你就不想更進一步?入政制院為宰相?”
“呼。”
韓琦長呼了一口氣,扭過頭看了眼自己這堂弟。
他在自己家裡排老六,頭上有五個哥哥,不過在家族排序當中排十一,所以他與自己這個排名十四的弟弟感情還是很好。
只是可惜了。
自己這個弟弟空有三十多歲的年紀,政治智慧卻差了自己不止一籌,否則的話,又怎麼為官多年,還是一州從七品軍事判官呢?
想到這裡,韓琦搖搖頭道:“我確實想更進一步,但我思來想去,很可能並不是現在。”
“為何?”
“我今年不過三十九歲,擔任監察院知院就已經很是不易,你覺得我還能如此輕易進政制院嗎?”
“這”
韓瑞一時語塞,隨後又道:“有志不在年高,當年寇公三十二歲為參知政事,四十一歲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一兄之才,不比寇公差。”
“呵呵。”
韓琦笑了笑,隨後說道:“那你覺得為何獨獨是我經略西北?”
“那自然是官家看重。”
“不,這恰恰說明我很難進政制院了。”
“為何?”
韓瑞十分不解。
韓琦解釋道:“戰事並非一日兩日就能平定,西北偏遠,光行軍打仗都可能數月之久,何論趙元昊並非蠢夫,站著不動任伱打,一旦曠日持久,恐怕政制院早就已經改選結束。”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