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商人和邊地審查官吏勾結,抬高貨物價值,把八十萬成本抬到一百五十萬,大大增加了宋朝朝廷的支出成本。
李諮的見錢法就是把大量國庫裡的現金運到邊關去,你當場運貨,我當場結現金,就避免了資本週轉慢、交易成本高等缺點。
然而對於貪官汙吏以及大茶商來說,這個辦法減少了他們的牟利空間,自然紛紛反對。
對於三司使等高層來說,他們不一定參與到裡面的貪汙中去,畢竟他們的工資非常高,沒必要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去貪汙。
可見錢法需要把國庫大量的現金運到邊關去,短時間內會把國庫掏空,讓朝廷變得無錢可用。
結果就是下面的茶商和貪官汙吏形成一股反對勢力,上面的朝廷大臣又形成了另外一股反對勢力,結合在一起對李諮的改革派群起而攻,最終造成李諮被貶官,見錢法改革失敗。
今年眼看李元昊要叛亂的勢頭越來越猛,邊境又要開戰,戰事一起,國庫消耗不計其數,為了節省這部分虛估支出,趙禎又想開交引法。
畢竟交引法確實不錯,每年能為朝廷省一百多萬貫錢,對於朝政支出來說,這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了。
然而還是那個問題。
再次實行見錢法,下面的大茶商和貪官汙吏反對,上面管錢袋子的朝廷大臣們也反對。
李諮也因為上次被貶官而心灰意冷,一直想辭官不幹,見錢法還沒開始就要流產,讓趙禎等人心急如焚。
如果趙駿有實際可行的辦法,那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原來是這樣,我以前倒是沒了解得這麼詳細。”
趙駿聽完了晏殊的詳細介紹一時間納悶道:“拉日叔,你都從哪知道的?”
“額......”
晏殊一時語塞,含含糊糊道:“是《宋史》裡寫的。”
“《宋史》有寫嗎?”
趙駿想了想:“算了,我反正也沒看完《宋史》,這東西讓人看得血壓高。”
趙禎握緊了拳頭,趙駿也每次讓他血壓高。
“那有辦法嗎?”
晏殊問。
“毛爺爺說過,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矛盾抓關鍵。”
趙駿說道:“見錢法有利有弊,但如果利大於弊,那就是個好辦法,那麼它利大於弊嗎?”
晏殊說道:“新法實行後,一年能節省的開支和多出來的財政收入達650萬貫。”
“那就是利大於弊。”
趙駿點點頭:“這裡面先要解決的是見錢法會短時間內造成國庫空虛的問題。”
“嗯。”
晏殊看了眼蔡齊,這件事情之前趙禎安排李諮、蔡齊、丁度、程琳等人在做,但進展緩慢,阻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