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皆是中等身高,臉型相似,只是哥哥體格削瘦一些,兩人皆是神采奕奕。
宋應星道:“郭大人,你帶來的海外水稻種子,收成翻了一倍,造福全天下百姓啊!
上午在南京城外,他和哥哥親眼目睹水稻豐收,現在都還處在興奮中。
郭文東道:“以後,天下只要沒有戰爭,百姓安安穩穩種莊稼,就不會餓肚子了。可惜的是,建奴欲奪取整個天下,只有消滅建奴,天下才能安定。來來來,兩位先生,晚生給你接風洗塵。”
遊擊將軍府內,有間不算大的屋子,既是平常郭文東和要員吃飯之處,亦可接待客人。
郭文東帶著兩人入內,宋應星、宋應升從馬背上取下行李,跟隨他走入,有士兵把兩人坐騎牽入馬棚。
進入接待室,侍從兵奉上茶水,三人就坐。
郭文東對宋應星道:“宋先生,晚生聽說過《天工開物》一書,涉及技術甚廣,內容甚多,只恨無緣一見。先生著作出此書,想必傾注了不少心血。”
宋應星感慨道:“是啊!著作《天工開物》,耗費了我數年心血,以至連仕途也耽誤了,我現已將書帶來。”
隨即,他從行禮袋中取出三本書,遞給郭文東。
郭文東接過,封面正是“天工開物”四個大字,還有“上卷”兩個小字,另外兩本是中卷和下卷,共十八篇內容。
再將書翻開,裡面不僅有詳細的技術講解,並且附有插圖解釋,描繪了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對於現代來說,這些技術早已過時,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那是極為難得。看著書本內容,郭文東很快被吸引住了,要將三卷都簡單翻閱一遍。
十八篇分別為:
乃粒:關於糧食作物的栽培技術
乃服:衣服原料的來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穀物的加工過程
作鹹:介紹鹽的生產方法
甘嗜:種植甘蔗及製糖、養蜂的方法[13]
陶埏:磚、瓦、陶瓷的製作
冶鑄:金屬物件的鑄造
舟車:船舶、車輛的結構、製作和用途
錘鍛:用錘鍛方法制作鐵器和銅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屬礦的生產技術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殺青:造紙的方法
五金:金屬的開採和冶煉
佳兵:兵器的製造方法
丹青:墨和顏料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