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就咱兩個?”何部偉瞪大了眼,“我和你?”
“是的,別耽誤時間了,你趕緊找人準備東西。一輛小三輪,外加幾十塊碎磚頭,記住,碎磚頭的邊角要稍微打磨下,不能有尖稜。”
“那不難,多找幾個人分頭行動,應該很快。”
“越快越好,備齊後,你從另一路口直接騎到那個巷子裡。”張本民指了指小樓斜對面偏東的一個小巷子,“白天我看過,那巷子有好幾個彎,便於撤退。”
“沒問題的。”
“好了,你趕緊去吧。我留在這裡轉轉,再看看地形,確保萬無一失。”
張本民決定用投擲的專長,打拆遷隊伍個出其不意。
這個有點突然挑戰,充滿變數,也正是如此才讓張本民熱血沸騰。當然,無論做什麼不能只憑一腔熱血,對局勢的把控必須準確。
張本民估計拆遷隊伍如果採取行動,人數至少應該在三十人往上,否則沒法形成一邊倒的絕對優勢,不能保證一舉成功。
張本民以安全的有效距離,在小樓周圍走了兩趟,初步判定拆遷人員的來去方向。
這種事情,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上肯定是小車,易於完事後分散撤退。拆遷隊伍人多,分乘車輛肯定不少,而且小樓所在的路屬於小道,街面不寬,他們要想快速撤離應該不會原路返回,因為車子調頭有點麻煩,也就是說,他們要麼是西來東去,要麼是東來西去。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張本民斷定他們會從西面來,因為西面是市中心,街市相對要熱鬧得多,不便於後期的撤離,往東則要好得多。
此外,張本民還特別注意了下小樓的防禦,從建築本身看,門窗都加固了鋼筋,拆遷隊伍如果不動用極端破壞手段,短時間內無法攻破。還有,小樓裡的人多少也會抵抗一陣。總之,應該會給他留出有一定的有效投擲時間。
十一點多鐘,何部偉騎著輛小三輪到了巷口,裝了足足半車打磨過的磚頭。
“咱這小三輪投石車,到底行不行吶?”何部偉有點擔心,對隨後趕到的張本民道:“別沒扔幾下被發現,那還不被包圍了?”
“沒關係,我們是在暗處,這巷口沒燈,他們看不清。”
“也是,到時我們對著他們一陣亂拋,起碼能砸傷他十個八個的。”
“那當然。”張本民拿起塊磚頭掂量了下,“這麼大,弄不好會出人命的。”
“既然這樣,我揀揀吧,只留小塊的。”
“嗯,不能把事情做過。”張本民點點頭,又擔心此舉會給何部偉帶來終身憾事,於是道:“待會你就別出手了,只負責騎車。”
“集體的行動,我哪能不動手?”何部偉的口氣很堅定,“我明白你的心意,沒事的,這對我也是個鍛鍊,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張本民沒再說什麼,這會確實需要幫手,“好吧,到時你只管朝拆遷隊伍裡扔,哪兒人多就朝哪兒扔,爭取塊塊不落空,哪怕砸到手腳也是有效攻擊。”
“沒問題,肯定會拼盡全力!”
“還得留一口勁,最後你還要騎車帶我走呢。”張本民不想把氣氛搞得太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