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剛過,劇組演職員的心態還沒有擺正,所以這兩天都是在恢復性拍攝,任務不多,主要是給大家找狀態。
《原始碼》的拍攝,分為棚內和棚外兩部分,棚內的戲份比較簡單,劇組用舊火車皮搭建了一個高度還原的可拆卸車廂,所有的車廂內戲份都是在這個棚內完成拍攝。棚外的戲份也不難,不過需要排程。
海津市四環外有一處廢棄的火車站臺,是京津線改道後遺留下來的一個站臺。目前因為還在跑貨車,所以火車軌道尚未拆除,鐵路局很配合的把GK201班次列車牽引過來,協助劇組的拍攝。
外景拍攝雖然難度並不高,張譚也沒有追求太多酷炫的鏡頭,只不過火車的排程比較麻煩,往往半天的排程,才能趕著拍攝一兩組鏡頭。
加上又是剛開始工作,員工尚未進入狀態,張譚沒有強求進度,有大半的時間是空閒的。
拍戲確實有空閒,但並未真的閒下去。
李豔趕來了海津市,向張譚彙報了一下廬影的工作,最近廬影主要工作就是發行《舌尖上的新年》。
“《新年》目前一千一百萬的票房,現在排片已經跌倒2%了,估計再有兩百萬的票房就得下畫了。”李豔遺憾的說。
廬影自成立以來,完成的專案並不多,前年一部《瘋狂的石頭》,去年《舌尖上的中國》系列,以及正在上映的《舌尖上的新年》。此外就是《瘋狂的賽車》和《原始碼》正在製作中。
石頭、舌尖都風靡了,唯有新年相對慘淡很多。
張譚對這個票房不意外,只是問:“口碑怎麼樣?”
“口碑非常好。”
“那就結了,不賺錢是我早就想到的,作為一部國產紀錄片,能進院線就是成功了,何況我們還拿到了一千多萬票房,這個票房,不比一些電影的票房差了。”張譚看很開,畢竟這本就是用來刷逼格的片子。
他上輩子親眼見證《新年》票房撲街,這輩子還拍出來,自然早就做好失敗準備。
面對張譚的滿不在乎,李豔好笑的搖搖頭,便不再提這茬了。和張譚合作七八年時間了,李豔焉能不知道張譚的脾氣味,賺錢在他心目中,絕對不是多麼重要的份量。興趣和愛好,才是他的追求。
這個追求,李豔十分理解。
年少就成名,廬影的盈利不多說,只他旗下的廬州工作室每年就有上千萬版權費用,更有微博公司這個估值快到十億、一旦上市不可估量的網際網路公司,而且還和雷軍一起合作、成立了天使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