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名不見經傳的望江城,朱慈炯四面設伏,消滅了安徽西南方數州之內的清軍。
恩科舉子們,被分派到各地,充任雜務官。
別小看縣尉、通判這等素不見與史書記載的雜務官,封建時代,地方衙門都是按照朝廷中央來設定的。
地方知縣、知府就好比是垂拱而坐的朝廷佬,一應親民諸務,都是交由下面的副手來完成的。
朱慈炯將那些投靠過來的大儒,充當地方主事,一方面積累了民望,而實際上,卻是依靠恩科舉子,牢牢的將衙門把握在了手中。
伴隨著大戰的愈加炙熱,尤其是當清廷出動了楯車之後,明軍的傷亡就打了起來。
好的得益於醫護隊已經進駐到了營級,使得很多傷兵,卻是存活了下來。
這些人在傷勢養好之後,紛紛被安排到了鄉里,充當村正、鄉老。
至此,上至官府,下至民間,已經徹底被朱慈炯掌握。
伴隨著復漢二年冬季的第一場雪,大明軍隊的船隻,已經和鄭氏的船隻在長江上勝利會師了。
而沿著淮河一線,進入汝寧府的清軍,卻在桐柏附近的山區,遭遇了這個世界上第一次出現的堡壘群。
採用簡易水泥製造的堡壘群,根本不是這個時代的火炮可以破壞掉的。
勒爾錦親自帶領的六萬清軍,損失慘重,不得不狼狽撤離汝寧。
誰知道,棗陽的孫振仍、楊起隆兩人,卻已經帶著大軍,橫穿隨州,出現在了勒爾錦的後方。
……
南京城下。
在這一場打通長江的戰役中,頑強抗拒三個月之久的大明南京,面對棺材炸藥的攻擊,完全不比紙糊的堅固多少……
南京城北側城牆,被炸成了廢墟。
……
臘月初八日,繼位整整一年之久,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四年時間的朱慈炯,緩緩登上了明孝陵。
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朱慈炯悵然跪下,腦海裡是後世那個備受屈辱的歷史,而面前卻是青松處處卻無言的群山。
“老祖宗,朕光復大明南都啦!”
朱慈炯淚如雨下。
身後,一眾匆匆從各地趕來的大臣、重將,紛紛跪拜在地。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者,唯面前二人如是!
大明,再次屹立在這個世界的巔峰。
“陛下,八百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