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正,韃子離咱們只剩下一里地了!”
羅三刀拍了拍張風雷的肩膀,輕聲開口道。
這個當初在武關當把總的傢伙,已經從新兵營畢業,被分配到了張風雷的麾下,成為了一個小排正,手中掌握著三十多個士兵。
他本是一個把總,手中掌握著十幾個大頭兵,又是最不受重視的綠營出身,雖然也算是小有本事的,但是,卻素來不受重視。
進入明軍軍營之後,官兵們之間那種融洽的氛圍,感動了羅三刀。
此時的他,已經緊握鋼槍,再也不是那個當初一打仗就趕緊揮舞三刀,然後臉上抹了血水裝死的羅三刀了。
羅三刀的身側,一樣是插著一柄鋼刀。
他還要做一個羅三刀,只不過這三刀,卻是早已變成了立功心切的三刀了!
此時雖然只是仲秋,但是,到了傍晚時分,天氣已經變得有些發寒了。
張風雷聞言,只是微微點頭,然後活動了幾下手指。
甚至,張風雷抓著鋼槍的手,都有些微微僵硬。
張風雷緊了緊衣領,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年的冬季總是特別寒冷,甚至積雪能埋到了膝蓋!
聽祖父說他年輕的時候,冬季想要打雪仗,都是找不到雪的。
南陽地處秦嶺以南,最嚴寒的冬季也不過只有零下十來度罷了,持續時間更是隻有十來天。
整個冬季,南陽平原的平均氣溫不過只有零下四五度而已,甚至很多時候都在零上。
小冰河時期寒潮的影響下,使得天下變得乾旱、寒冷異常,甚至,就連瓊州府(海南島),有歷史記載的暴雪,也有四五次之多,甚至最寒冷的一次,整個洋麵上的熱帶魚被凍得死絕。
等到氣溫回暖之後,腐爛的死魚屍體,堆積滿了海灘。
小冰河時期橫貫十六十九世紀,而海南歷史上的八次降雪記錄,全部都處在這一時期內:
明正德元年(1506年萬州(今萬寧,冬雨雪。
明正德七年(1512年萬州(今萬寧,是年冬,全州降雪。
明崇禎九年(1636年臨高,十二月十五日(1637年1月10日,下雪三日夜,樹木盡枯。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文昌,冬大寒,雨雪,海魚凍死,椰檳盡枯。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臨高,冬霜凍。瓊山,冬十一月,雨雪,卉木隕落,椰榔枯死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