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華娛那年十八> 234、陸恆的野望,我想你了(二合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34、陸恆的野望,我想你了(二合一) (1 / 4)

湯姆的問題,當然都是跟未來相關。

比如合作模式,比如公司駐地,比如管理模式等等。

而陸恆給出的回覆,第一個就是新公司由湯姆擔任負責人,他和他的團隊都可以參股。

“公司投資額和你們自己的職務折算等等,都要經過第三方公司來評估,評估出來的總投資額,我至少佔51%,剩下的你們自己分配,如果沒有那麼多投資,空餘出來的我補上,相應我的佔比也要提高了。”

陸恆這個方式並不複雜,比如估值一千萬,陸恆至少投資510萬控股,剩下的490萬他們商量著分配投資,他們的職務折算也能計入投資,但如果最後他們加起來只有300萬,那麼剩下的190萬陸恆補上,而陸恆的投資額就不再是510萬的51%,而是700萬的70%。

對於這個方式,湯姆很滿意,他能當股東,當負責人,而其他的陸恆來兜底。

雖然不再是背靠工業光魔,沒有盧卡斯那樣的人脈和影響力,也不再是專案來了就做,而是需要自己去拉專案,但他能拿到的分成比例比現在高出一大截,就算專案費用只有以前的五分之一,他個人收入也高多了。

再說他在好萊塢這些年,也有他的人脈和關係,再加上他的技術和口碑——畢竟能在工業光魔擔任其中一個專案組的負責人,技術肯定是過硬的,而且後期製作是需要不斷跟製片方溝通,他口才要是不行,也不能勝任專案負責人,而這一點,讓他即使出去拉專案,也不會太費勁。

所以,湯姆倒也不太為以後的專案發愁,接不到大專案,中型成本的影片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但開這種特效公司,裝置等等就是一大筆投資,以湯姆現在的經濟情況,肯定是開不起的,但陸恆來投資佔大頭,問題迎刃而解。

雖然來之前,他僅僅知道有陸恆這麼一個華夏演員,還只是偶然知道的名字,真正熟知的華夏演員,只有雙李一程一鞏。

但來之後的所見所聞,以及他這幾天專門瞭解到的,也對陸恆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知道的越多越驚訝。最後跟昆汀從姜文那學會“國粹”一樣,只默默倆字——NB!

陸恆自己編劇並投資的電視劇,每一部在華夏都很火,至少都是幾百萬鎂元的利潤,還有他拿的蒙特利爾電影節、江戶電影節的獎項等等。

他的唱片更火,暢銷日韓乃至東南亞,單張唱片上千萬張的銷量,證明他在亞洲地區極高的影響力。

最關鍵的是,湯姆知道了跟陸恆關係很好的、那個經常來片場看進度的韓平的身份,華影集團的董事長,國外的電影想進華夏,必須透過這個部門!

有這樣一個背景,哪怕是好萊塢也得重視!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今年初在華夏上映,票房過三千多萬鎂元,去年的《珍珠港》在內地票房也有兩千多萬鎂元,這兩部後期都是湯姆做的,而他們能進來,就少不了華影集團。

更不用說幾年前那部《泰坦尼克號》,在內地票房就超過四千萬鎂元。而那時候華夏才什麼經濟水平,現在呢?

正因為知道了這個背景,所以湯姆毫不猶豫的答應!

而陸恆成立這個公司當然也是商業行為,賺錢肯定是目的,但更多還是給未來電影進行支援。

就像十年後,迪士尼用40億鎂元收購盧卡斯影業,而它旗下不僅僅包括工業光魔這家特效公司,還有音效公司、許可證管理和發行公司、出版公司、動畫公司、遊戲公司等等,而最重要的,還是那家電影投資製作公司。

在這些子公司中,工業光魔的市值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

而陸恆這個新公司,至少未來很多年,營收可能都趕不上他們,但透過掌控特效來製作電影,那利潤就大多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