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華娛那年十八> 78、有人追你(第一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8、有人追你(第一更) (1 / 3)

《那山那人那狗》的劇情其實很簡單。

八十年代初,兒子高中畢業落榜,接替父親這個鄉郵遞員的工作,第一天上崗,父親擔心兒子不熟悉工作,就帶他走了一趟。

來回二百多里路,三天兩夜,就是在這條路的過程中,父子倆從以前父親工作忙導致的父子隔閡,慢慢敞開心扉,最終互相理解的一個過程。

雖然講的是山路,但實際上,說的是父子倆的心路。

一路上跋山涉水走田埂,父子倆從陌生到了解,從兒子對父親常年不著家的怨恨到理解,完成了關係的蛻變,讓兒子經歷了過去二十多年父親走過的路。

更重要的是父子倆終於有了共同語言,彼此有了更深切的親情。

最後,迎著朝陽,兒子走上了父親同樣的道路。

這是湘省作家彭建明83年發表在《萌芽》上的一篇小說,獲全國優秀小說獎後,被蘇曉衛看到了,然後買下版權做劇本改編。

前幾天,他也過來跟陸恆他們這些演員溝通。

陸恆忽然想起曾經霓虹國那邊的講談社花了三十多萬,差不多四萬人民幣,就把他在霓虹國的出版版權買走了。

因為《那山那人那狗》只是一篇短篇小說,於是又挑了另外七八篇湊成文集出版。而那時候電影在霓虹國已經火了,但資訊不對等彭建明並不知道,最後小說賣出去幾十萬本,寶島也是如此,相當於他被坑了兩道。

陸恆就跟他談了出版的事情。

最後的結果跟那次一樣出合集,陸恆一次性付四萬塊錢,再加上3%的銷售版稅。

因為就算陸恆運作,將來在霓虹國那邊,能拿8%的銷售版稅就不錯了,而這中間的運作,陸恆肯定也得花錢。

之所以這麼做,陸恆是想給創作者一個長期的“鐵飯碗”,也算是一種回報,免得他被講談社和寶島那邊的出版社薅太狠。

吃相不能太難看了。

而彭建明對於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則驚喜莫名,要不是陸恆給的是四萬,他都要懷疑陸恆是不是別有用心。

這也是陸恆斟酌的價格,不算多也不算少,畢竟陸恆不能單買外地版權,否則就太明顯了。

清晨的那組鏡頭拍完後,霍健起看了好幾遍,覺得沒什麼問題了,經過短暫的休息,以及調整機位後,再次拍下一個鏡頭。

藤汝俊回頭望了望趙秀麗,又轉回來看了看陸恆前行的背影,沒好氣的嘀咕:

“媽,媽……叫得親!”

幾個字,父子倆的關係鮮活起來。

粗看是對娘倆你來我往的依依不捨感到不滿,而實際上,是父親吃醋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