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白露會閩南語,林夕才切入正題,問道:“那你們閩南有一首童謠,叫《天黑黑》,你聽過沒?”
白露聞言眼睛一亮,有些驚訝地道:“你也聽過《天黑黑》?不是吧,你一個川蜀人,怎麼聽過這首童謠。這可是一首閩南語,你聽都聽不懂吧?”
“我這兩天在在網上查到的。”林夕隨意找了個藉口。
“這樣啊。”白露也不懷疑,而後輕聲用閩南語唱起來: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舉鋤要掘芋”
掘呀掘掘仔掘,掘著一尾旋留鼓
依呀夏都真正趣味”
請唱完一小段,白露臉上忽然展露笑顏,臉頰上露出標誌性的小酒窩,潔白的牙齒也露出小虎牙,甜兮兮地道:“這首歌是小時候我外婆教我的,小時候好多快樂事……唉,我有大半年沒回家看我外婆了!過段時間我得抽空回去看看她老人家了。”
“不過,你問《天黑黑》幹嘛?難道伱想改編這首歌?不會吧,這首歌完全不適合拿來比賽。雖然挺有趣的,但完全不適合啊!”
聽完白露清唱這首童謠,林夕本來還不確定的想法,已經確定下來。
下一期比賽的歌曲,定了!
“不是改編,但應該會借用到這首歌裡面的一句歌詞。然後……”
“嗯,根據你小時候你外婆教你這閩南童謠的經歷,然後再發散一下思維。”
林夕一點也不臉紅的說道。
我不信,把孫燕姿這首《天黑黑》搬出來,還有誰敢說這是一首口水歌!
本來他這兩天想了十餘首備用歌曲,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孫燕姿的歌,最適合白露。
或許是因為是閩南人的原因,白露唱歌時咬字的特點,和孫燕姿莫名有些想象。
而且她的聲線特點也是。
低音部分很厚實,高音部分高亢響亮,有力量又不會太尖銳,唱歌的時候也比較喜歡用鼻腔的共鳴。
林夕腦海中,前世諸多女性歌手中,孫燕姿的歌是比較適合白露的。
當然,白露的音色、對於歌曲情感的處理,比起孫燕姿要差。
反而是唱功這一年多以來,白露不斷的加強訓練,已經不比孫燕姿弱多少。
因為孫燕姿自己,其實也並不是以唱功見長的,只能說是夠用。
是屬於典型的聲音有足夠辨識度,有故事性,屬於老天爺賞飯吃。
所以。
將孫燕姿的歌拿給白露唱,就算遜色一些,也不至於差太遠。
再結合下一期民謠創新的主題,林夕第一時間自然就想到了孫燕姿最出名的代表作——《天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