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乾脆就一咬牙。
按我的風格習慣來,按我自己的節奏來。
我一直覺得,一本書如果作者自己寫的都沒激情,只是如同機器一般按照設計好的技巧、模板、套路去寫,那大抵是打動不了讀者的——當然更可能是因為,我能力有限,沒掌握那個技術……
這就沒說的了。
……
說回這第一卷。
第一卷以一個暄水城裡的弩甲走私線為基礎,帶出主角,帶出一些伏筆和配角。
核心,乃是在雨殺樓中的三問。
這三問,貫穿了這一卷的大部分因果邏輯。
從設計之初,這第一卷的內容,也是從上到下而來的——先有周替宇來暄水城之事,再有陸堯之死引發了一系列後續反應。
而主角的穿越時間點,則在事情發生之後。
但在寫法上,我把這件事情的因,放在了最後——也即是一言決那兩章裡。
這樣做其實是有個我自己的小心眼的。
你不能在書的剛開始,就明說你把主角放在了一個絕對無法避過的死劫當中,因為那種沉重的壓力將會勸退大部分的讀者。
而且從感覺上講,我也覺得這麼寫可能會更好一些。
還是個人拙見,讓大家見笑了。
說回本書。
第一卷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現在第一卷寫完了,大傢伙如果覆盤的話,能清晰看穿這裡面的一切脈絡。
而且沒有什麼為了反轉而反轉的劇情——一切都合乎情理邏輯,每個人,做的每件事情,也許不是最好的最佳的選擇,但一定是有理可依,符合角色性格特徵的選擇。
而第一卷的目的,一來是為了給接下來的故事做鋪墊,埋伏筆——比如說周昌帝,比如說大傢伙覺得很突兀的凌縹緲……
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主角的兇性烈性血性。
之前講過,這本書的設計思路是從上到下的,先有主線劇情,再有主角與金手指。
主線劇情設計完,我才考慮要設計一個什麼樣的主角——這個主角的性格,他必須要契合故事的節奏。
而根據前兩卷的整體思路,整個主角的性格特徵便出爐了。
必須要有烈性,血性,兇性。
必須要有一股胸有不平便拔劍的殺性!
他可以在明知道事不可為時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也能分得清“拼命”和“送死”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