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的本質是什麼?”陳戒問道。
“嗯?怎麼想起問個這麼燒腦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我爸問我的,他說這個問題沒想明白前不要談戀愛。”
“你們家平時都這麼聊天麼?”高格立心說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戀愛還不就是你喜歡我我喜歡你,感受就好,幹嘛非要總結出個啥。”
“你的答案太感性,不具備思辨精神,這信我還是不看了。”
“戀愛本來就是個感性的事。”
“感性是吧?”陳戒說,“行,今天咱們不講道理,做個假設,如果我和這姑娘談了呢?”
“談了就談了唄,合適了繼續發展,不合適就分開。”高格立的建議充滿了程式設計師二進位制思維的味道。
“說的真輕巧,人類的邏輯分支裡是包含各種情緒的,人和機器不一樣,目標的達成最終還是為了情緒的宣洩,就算不上升到意識層面,但是人們對戀愛的潛意識期待裡還是有一個對美好結果的嚮往的,沒有這個預期,人就沒有戀愛動力了。”
高格立乾笑一聲道:“啥年代了還結果,興許人家只是因為寂寞想談個戀愛呢?”
“可是我不寂寞呀,每天忙都忙死了,哪有那個閒功夫?預期都不一致,結果可想而知。”
“興許人家就是對結果有一個美好向往呢?”
“那我怎麼知道她是因為寂寞還是對結果的美好向往呢?”
“問問不就知道了。”
“你傻呀,正常人誰會告訴你她是因為寂寞才談戀愛的,這話一聽就不像正經人說的。就算因為寂寞,大多數人嘴上也會把自己的戀愛動機說得很得體。”
“咱不是假設嘛,那現在就假設她是因為那個美好預期呢?”
“預期不代表結果,預期再美好也存在分開的可能,戀愛就像兩個人抻皮筋,後鬆手的註定很受傷。”
“那你就做那個主動提出分手的人。”高格立無所謂地回道。
“這叫什麼話,大家都是人,為什麼要讓別人那麼難過呢?”
“那你就等她提分手。”
“還是那句話,大家都是人,為什麼我要讓自己那麼難過呢?”
“那就好好談,別分開嘛!”
“不分開的條件很苛刻的,除了保證投緣對脾氣外,還得在不同時期設立階段性目標才能走得長遠。好比現在,一旦確定了戀愛關係,自然就會談到考大學的事情,但是我不想考大學,我不考,總不能強迫別人也不考吧?”
“那就不強迫,異地唄。”
“異地很辛苦的,兩個人的彼此掛念不說,沒有一個排他性的交往環境,怎麼保證其中一方不會變心呢?”
“你們都在一起了,當然要信任彼此。”
“信任只是一種主觀堅持,你怎麼保證客觀世界裡的對方履行這種信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