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往往對周圍環境極其敏感,尤其是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比如情緒。那段時間,陳戒的哭鬧特別厲害,哄孩子原本是陳國剛的拿手好戲,可隨著他的氣場紊亂,這拿手戲貌似不怎麼好使了。
未來不確定,家裡不清淨,孩子不省心,所有煩心事都壓在了夫妻二人頭上,惡性迴圈開始了。
之前陳國剛對自己老婆的強勢以及直來直去挺包容的,呂國萍覺得那是因為愛情。可自打惡性迴圈開始後,陳國剛也開始有了脾氣,說是脾氣,其實只是他想找回自己的節奏罷了,打哈哈的懷柔不管用,那就只能直來直去了。
可在呂國萍看來,這是愛情過了保鮮期,她看到了婚姻的本來面目。
從這裡開始,兩個人就越來越不在一個頻道上了,最終演變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其實在陳國剛看來,這只是生活裡的小插曲,自己的脾氣只是一種手段,為的只是讓生活重回正軌。可在呂國萍眼裡,這些情景恰恰說明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言情裡的定義終於在此刻派上了用場。
原本只是對愛情產生懷疑的呂國萍,這回徹底絕望了。沒想到的是,這種絕望反而讓她突破了傳統給自己設定的條條框框,她的抱負終於衝破了最後一道阻礙徹底爆發了,經過長談,她終於決定南下經商。
到此陳國剛就更蒙圈了:“好好的日子怎麼過成這樣了?”
……
人這一輩子,苦受夠了,甜就自然來了。
呂國萍情場失意,買賣倒是越做越紅火,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她還把生意做到了線上。那時的林薇曼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在網上無意間看到呂國萍的資訊,沒想到真的聯絡到了本人。
那年陳戒不到八歲,兩人再見面是呂國萍去法國和酒莊談外貿的時候,八年時光,足夠時代給這兩個大集體時期的姐妹打上烙印了。
有了三個孩子的林薇曼優雅、愜意,看上去反而比呂國萍更像東方女性。
除了攢錢和子女教育,林薇曼平時沒什麼煩心事,最喜歡的就是和法國丈夫一起逛博物館,法國的博物館遍地都是,裡面的藏品來自世界各地,當然,這些藏品是怎麼來的大家心知肚明。
呂國萍則儼然像個成功人士,舉手投足都流露著說一不二的氣勢,和林薇曼不同,呂國萍的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朝氣。
除了朝氣,林薇曼也感受到了呂國萍的壓力,她不想讓自己的好姐妹活得太辛苦,所以三番五次勸她來國外生活。
“你的牽掛都在這裡,我的牽掛都在國內,走不開呀……”呂國萍婉拒道。
“誰說我在國內沒牽掛的,你不就是嘛。”林薇曼一改往日的優雅談吐,一嘴的凡城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