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束髮之年> 第九章 陳門往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章 陳門往事 (1 / 2)

梆子戲裡沒什麼情情愛愛,不是封神演義就是包龍圖,要麼就是瓦崗寨,唱得都是忠孝仁義。

因為閉塞,陳國剛的蒙學只有這些,小時候的他沒聽過五四運動,也沒聽過諸如“打倒孔家店”或者“吃人的禮教”這般說辭,他對傳統的第一印象完全來自於爺爺一個極微小的細節:包四書五經的布永遠是家裡最新最乾淨的那塊。

陳國剛沒有經歷五四運動的洗禮,同樣也沒遭遇程朱理學的迫害,他對傳統的理解更多來源於生活,反而沒那麼死板,更加原汁原味,所以他從骨子裡信祖宗,唐後的不算。

直到考上大學,他才知道這世上有種東西叫愛情。

和城裡人盲目否定自我崇拜西方不同,陳國剛接觸到這個概念的時候,他的思考軌跡是:如果愛情這個東西真的好,為什麼老祖宗不歌頌它呢?這種問題只有骨子裡真的相信祖先才能問得出來,他覺得不歌頌一定有不歌頌的道理。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既然這驢已經進來了,那就看看成色再說。抱著這種想法,陳國剛在大學整整觀望了四年,情投意合他見過,曲終人散他見過,小鳥依人他見過,撕心裂肺他見過,就更別提男生寢室臥談會里的那些秘辛了。

說是主動觀望,其實就算他想嘗試也沒機會,家裡太窮了,光是那身洗到發酥的行頭就足夠讓女孩子對他敬而遠之了,但是他對這些都不在乎,因為爺爺跟他說過:“人這一輩子,苦受夠了,甜就自然來了。”

這句話最終變成一顆名叫豁達的種子,深深紮根在了陳國剛的心裡。

技止此耳!陳國剛看了四年,還是覺得愛情這東西不靠譜。可人生向來奇怪,你剛覺得不靠譜,這種感覺就來了——他遇到呂國萍了。

遇到呂國萍時,陳國剛已經參加工作,穿著也不再像大學那麼寒酸,他的儒雅氣質終於突破了衣著這最後一道障礙成為一張閃亮亮的名片。

詼諧的談吐,豁達的心態,君子的風度,再加上那麼一點接地氣的鄉土氣息,讓呂國萍覺得這一切像極了愛情,所以哪怕家人反對,她也堅持要和陳國剛在一起。

呂國萍的決定來源於對愛情的信仰,可陳國剛不是,他看見呂國萍的第一感覺是:這不就是我老婆麼?!

但是這種感覺既沒有奮不顧身,也不轟轟烈烈,它就是一種知道。雖然感性上也有一種好感在裡面,但真正讓他把這段感情推向婚姻的是那個理性的知道,那是一種不管好與壞,這輩子都是和她過的感覺,他認為這種感覺叫緣分更合適。

正是有了這種“知道”,所以陳國剛從始至終都很清醒,他沒有沉睡過,自然談不上醒來。

可是呂國萍就難熬了,信仰一旦動搖,人就很容易失去立足點,變得飄忽不定。陷在愛情裡是溫水煮青蛙,可跳出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對她來說,心總是要找個地方安放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