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束髮之年> 第一卷 束髮之年 第九十九章 距離的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束髮之年 第九十九章 距離的美 (1 / 2)

陳國剛是肯定不放心把陳戒交給呂國萍教育的,呂國萍那種沒有原則的溺愛輕者會把陳戒教成一個媽寶,中者就得教育成一個紈絝子弟,重者的話將來發展成反 社會人格也是有可能的。

陳國剛希望陳戒能做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男人,他是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種情況發生的。

但陳國剛也知道呂國萍的脾氣,她從不接受別人對她能力的懷疑,你要說她帶不好孩子,她那個勁一旦起來還非要給你帶一個,那就不好收場了。

兩口子吵架不要緊,把陳戒的未來搭進去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陳國剛只能無奈採取懷柔政策,以呂國萍下海經商初創期沒時間帶孩子為由,軟磨硬泡地商量出了每個人各帶五年的決定,由陳國剛開始。

當時陳國剛覺得五年時間也足夠大家冷靜了,到時候你人也回來了,也就不用再分居了。

沒想到呂國萍一下海不要緊,生意越做越大,五年時間一到她就是想回也回不去了。而且陳國剛發現在他們分居的這五年裡,呂國萍的脾氣不減反增,埋汰起他來那更是口無遮攔,所以分居只能繼續。

另外,經過五年時間,陳戒也長大了不少,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認知,這個時候呂國萍再想把陳戒接過去,陳戒自己不答應了。

因為他習慣了和陳國剛一起生活,也喜歡這種生活。

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本來就很旺盛,他需要旁邊有這麼一個人時不時地給自己答疑解惑,和呂國萍的解答不一樣,陳國剛的解答總是能讓陳戒產生共鳴。

因為陳戒不願意跟自己生活,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呂國萍都在埋怨是陳國剛從中作梗,甚至一度產生想要離婚的念頭,好在後來她發現陳戒對待自己還是很親近,這個念頭才逐漸打消。

話說這事讓陳國剛解釋一下不就好了?拉倒吧,陳國剛才不想觸這個黴頭呢,一解釋肯定又是一鼻子灰,清者自清,你自己慢慢品吧。

隨著最近幾年工作壓力的增大還有陳戒的成長,呂國萍終於也在開始思考一些問題了,人家爺倆天天高高興興的,自己在這兒卻是天天苦哈哈的,掙了這麼多錢到底有什麼用呢?

呂國萍越來越覺得“平平淡淡才是真”這話好像有點道理,其實那是她不知道陳國剛現在的經濟實力。人家陳國剛那是幹啥都不耽誤,只不過跟你有點賭氣,懶得告訴你罷了。

再有就是陳戒的性格也讓呂國萍很有感觸,和周圍朋友的孩子們比起來,陳戒雖然看上去沒有那麼開朗健談,但他的觀念很務實、很接地氣,言談舉止也要穩重成熟得多。

雖然呂國萍經常誇她那些朋友的孩子很有想象力,但她心裡清楚,那些想象僅僅就是想象,太不切實際,只不過礙於朋友情面不好當面道破罷了。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呂國萍也是發自內心希望這個國家好的。如果讓她自己選,她覺得若干年後如果陳戒這一類的孩子能夠參與國家管理,她的心裡也會覺得很踏實,至少他既有原則又懂得人民疾苦,不是一個空想家。

這麼說來,陳國剛以前跟她講的那一套好像也並不像她想象中的那麼理想化。

再加上陳戒剛才講的這個小插曲,呂國萍越發能夠感受到陳國剛在教育陳戒上所花的心思。

平心而論,讓她自己教育陳戒,她是打死都不可能讓兒子去洗抽油煙機的。所以聽完這個故事,呂國萍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心裡問了自己這麼一個問題:難道自己真的錯了?

想到這裡,呂國萍同樣問了陳戒一個問題:“兒子,你覺得你爸是個什麼樣的人?”

陳戒的回答很乾脆:“我覺得我爸是個原汁原味的中國人,如果中國人都是他這樣的,中國肯定不會衰落。”

聽到陳戒給予陳國剛如此之高的評價,呂國萍有點吃味了,於是接著問道:“那你覺得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

其實陳戒真正跟呂國萍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他很難對呂國萍進行評價,即便評價了也是很不負責任的,這就違背了治學的嚴謹態度。

要不是呂國萍今天回來的太早,興許陳戒看完那兩部電影后也能發表一些看法,但現在的他確實給不出什麼有價值的回答,所以他只能引用了陳國剛的一句話,說道:“我爸說您是個好人。”

呂國萍對這個回答並不十分滿意,因為太籠統了,但她還是有些感動,於是追問道:“這話是你爸說的?”

陳戒用很肯定的眼神看著呂國萍,答道:“是呀,我爸不止一次跟我說過您是一個好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