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束髮之年> 第一卷 束髮之年 第八十一章 民族性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束髮之年 第八十一章 民族性格 (1 / 3)

陳戒的問題不是刁難,他是真的需要知道。可需要知道不代表能得到,這取決於陳國剛的知識儲備和耐性。

如果陳國剛的耐性稍差,或者知識儲備耗盡,為了面子,很可能會甩上一句“讓你看就看,哪那麼多廢話”!

如果陳國剛是個死在傳統裡的老古板,對古人只是盲目迷信,也可能會搖頭晃腦地回上一句“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話不假,但是有前提,陳戒對傳統的信任尚未建立,他沒有書讀百遍的決心和意願,這話對他而言,說了等於沒說。

育林難,育人更難,在浮躁的當今時代,教育下一代,更是難上加難。

幼年的家庭教育,少年的學校生涯,青年的大學生活,讓陳國剛懂傳統,也懂時代,他知道陳戒需要什麼。

他那古井無波的心境,除了冷眼看股市,也能洞察人心。

陳國剛的心境怎麼來的?《大學》有言: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一百年前,這些老話,是流於紙面的形式主義,現在,卻被陳國剛拿來指導生活。

老祖宗的東西,會背沒意義,得會用。正因為陳國剛嚐到了甜頭,才一直要求陳戒知行合一。

陳戒很幸運,陳國剛沒有搪塞他。

聽到兒子丟擲的問題,陳國剛並不急躁,他眨了眨眼,說道:

“這是民族性格的問題。”

“咱們這個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務實,但務實是一種一體兩面的中性性格,往好了發展,會變成實事求是,往壞了發展,就變成現實,功利。”

“咱們這個民族,強大就強大在務實上,倒黴也倒黴在務實上,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對話裡,這種一體兩面的整體觀思想正是來源《易經》,不過,那個時候陳戒還小,陳國剛認為時候不到,也就沒把這層窗戶紙點破。

陳國剛接著說道:

“但人這個東西吧,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

“務實,現實,二者本就只隔一層窗戶紙,你要守著務實過日子,時間一長,它準得出溜成現實。就像剛才例子裡的作弊考生、收賄考官,都是物質至上的現實主義者,否則也幹不出來這檔子事兒。”

“老祖宗想把中國人務實精神裡好的一面發揚出來,所以才要把人往君子的方向上引導。”

“而儒家學說,恰恰對治國人現實的毛病。”

“錢不是萬能的,世上有太多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所以才有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說法。”

“不過,當今時代,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但要如理如法地求,用自己的原則換取錢財,總有一天必遭反噬!”

“所以,老祖宗的這套理論,可以說,是為國人量身定做的,國外學不學我管不著,別人學不學我也管不著,你,是一定要學的!”

這話說得煞有介事,真把陳戒說心動了,他問:“爸,學了這個能發財嗎?”

功利教育的結果,一切向錢看,陳戒受大環境影響,竟也不能免俗。

陳國剛頭搖得果斷,回答也很乾脆,三個字:“不保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